第814部分(第3/4 頁)
聯合會的主席,年輕學生們永遠都是革命力量常備軍。在這個時代,除了發達工業國之外,年輕學生背後的家長們則是社會中堅階層。發動起了緬甸的學生,就等於發動起了緬甸的中堅階層。
英國在仰光部下相當數量的部隊,準備抵擋中國艦隊在仰光登陸。結果英軍在4月2日清晨時分突然接到了幾個緊急電話,這些電話無一例外的都是報告緬甸部隊開始撤離陣地的訊息。
此時的中國空軍機群已經到達了英國陣地上空。從上面居高臨下的往下看去,地面上突然出現了十幾個巨大的火堆。每個火堆都組成了一個箭頭,一圈火焰的箭頭指向的是一大塊區域。根據約定,這片區域就是英軍的陣地。
英國空軍也起飛試圖抵抗中國空軍,只是那些在空中慢吞吞的英國飛機更像是來送死的。而且起飛的英國飛機很明顯也看出了地面上的異狀,他們調轉機頭試圖降落。中國空軍當然不可能給英國飛機這樣的機會,戰鬥機從背後攆上去輕鬆的將英國飛機給擊落。轟炸機按照火光箭頭的指引,對著英國的陣地實施了猛烈轟炸。
驚天動地的爆炸聲讓整個仰光都在顫抖,流經仰光的幾條河流中河水捲起了異樣的漩渦,受驚魚群紛紛躍出水面。有些乾脆在震暈之後浮在水面上隨波逐流的飄動著。這樣的“排場”對中國空軍來說已經是習以為然,可對於沒有見識過現代戰爭的緬甸人,這簡直是世界毀滅才有的景象。
緬甸人主要是佛教徒,在仰光的虔誠佛教徒們一個個手執中國出口到緬甸的廉價佛珠,嘴裡喃喃的誦唸著經文。戰火併沒有擴大到整個仰光。
昂山同志先是把中國部隊迎上岸,就帶著工農革命軍直撲英國陣地。按照預先的設定,中國部隊非為兩部,一部正面攻擊英國陣地,一部繞到英國人後麵包抄。英國方面根本沒想到緬甸部隊來了一場集體倒戈,主陣地上遭到的瘋狂轟炸也讓英國失去了指揮系統
戰鬥進行到4月3日,仰光就解放了。
“所有繳獲的武器全部交給緬甸方面接管,打掃戰場的工業也交給緬甸方面負責!”工農革命軍下達了死命令。對於殖民地的人民而言,必須親眼看到殖民者的慘狀才能認識到殖民者並非不可戰勝。摧毀了英國在仰光的統制中心,工農革命軍繼續向西進軍。目標是在緬甸與印度邊境的英軍。
莫道前路無知己141亂戰(二十一)
印度此時早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不僅僅是因為中國要進攻印度的問題,從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被強行送上印度次大陸的數百萬人口是英屬印度當局最大的麻煩。
中國人送人的辦法夠蠻橫,數次運送過程都是先攻佔某一處印度港口,接著就開始往岸上攆人。除了送上這麼幾十萬之眾,中國還非常體貼的提供了足夠一個月的軍用壓縮餅乾,罐頭,還有大量裝了飲用水的大塑膠桶。把這些人無衣無食的扔在海灘上,這跟屠殺也沒什麼兩樣了。
當然,英國方面是真心不想接收這些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人,接收這批人之後肯定要弄得印度當地大亂。中國這麼強硬的做法讓英國也沒有辦法“拒絕”。好在這年頭人均可預期壽命都不高,澳大利亞那地方的衛生條件比較有限,哪怕是老弱婦孺中也沒有幾個七八十歲的老頭子老太太。
把這些人都給送回英國本土明顯不合適,在印度的英國當局只能充分利用這些人力。例如英國殖民當局的軍隊,可以大量徵用這些人當中的年輕者。澳洲讀過書的人,還能到英國的殖民機關做做文書之類的工作。數百萬人口或許不能改變印度的人口構成,卻能夠讓英國殖民當局強化自己的力量。
但是有得必有失,英國人覺得自己是被迫解決這幫白人的問題。可印度雖然有很多工業部門,實際上還是個農業國,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也談不上是什麼工業國。沒有工業,就沒有那麼多就業機會。英國與人民黨還不同,人民黨當年教育出來大量的學生之後,把他們都給撒到農村去,首先從基礎建設以及農業技術普及開始,好歹作為工業反哺農業的服務性單位,也能夠容納大量的勞動力。英國作為殖民者,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舉動。
政府部門的職位就那麼多,幾乎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工廠大多數是私有制,進了工廠就要被殘酷剝削。沒有工業經驗的澳洲人儘管是白人,送進工廠之後的效率還是沒有在工廠裡面有經驗的印度監工水平更高。資本家們對此也沒有興趣。
歸根結底,作為一個農業國,大家都是要靠土地裡面刨食吃。英國不可能憑空給這麼多人都找到就業工作。
在後世著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