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便宜還要得理!你老哥以為我這五千兩銀子白給了你不成?——那是我借給你的。我何時要用,你須何時還我。滌生,說句正經話,我平生最佩服的就是官場中的一個‘廉’字。當官的擁有了這個字,才能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我就做不到。——你老哥幾年光景做到四品京堂這個份上尚且靠借債度日,就知道你是一個怎樣的官了。這儘管與你的膽子小性格懦弱有關聯,但也確實包含了一個‘廉’字。——這錢不借給你又借給誰呢!——俗話說,官多大膽多大,可你官大卻不見膽大,真是學也學不來!”
一番話,說得曾國藩目瞪口呆。
是年會試,道光欽命曾國藩為出題大臣與閱卷大臣,閱卷大臣領班為大學士穆彰阿,副領班為柏。
左宗棠得到這個訊息,竟半晌無語。一個人在曾國藩的書房裡發了半晌呆,終於長嘆了一口氣道:“罷罷罷,滌生閱卷,今亮今歲進身無望矣!”
會試的頭一天,趁李鴻章收拾考籃的當口,左宗棠一個人收拾一下行李用品,叫了一輛車子,悄悄出京回湘去了。
左宗棠為什麼一聽到欽命曾國藩為閱卷大臣的訊息便不再下場了呢?因為左宗棠太瞭解曾國藩的性格了。於私事上,無論怎樣馬虎,他是斷不追究的,但於公事、文章上,他是一絲一毫也不許差的。如果換了別的什麼大臣閱卷,他左老三的文章或許還能矇混過關,在曾國藩的眼裡,是斷斷混不過去了,所謂知己二字,原說的也是這個理兒。
會試一眨眼即過,說著話就到揭皇榜的日子,曾國藩門下的十大弟子均榜上有名。名次較前的為李鴻章排名第五、郭嵩燾排名十二、李宗義排名在二十七。然後又是殿試。依老例,道光帝當場欽點李鴻章等前五名是科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
其他的進士們留京的留京、外放的外放,皆大歡喜。
會試是大清國舉子們的大事,不僅百姓看重,朝廷也是格外地重視,光閱卷大臣就欽命了十二位,加上領班大臣、副領班大臣,有時竟達二十幾人之多。進場舉人的考卷要經過二十幾位大臣看後才能定奪,是難以作弊的。曾國藩的十位弟子不僅全部考中,而且名次都較前,這種情形不僅以前沒有過,就是以後也再沒出現過。一時全國盛傳。
曾國藩的文名,再次大震。
不久,經曾國藩親自校正、標題、釋義的《四書五經》,在他門下十弟子的協助下,在全國範圍內刻版發行。曾國藩此時可謂春風得意,一順百順。
會試過去不久,衡州歐陽凝祉打發人來到曾府,稱老太太思念女兒及外孫心切,特來接大小姐回家小住。
曾國藩不敢怠慢,急忙給玉英打點行裝,僱了轎子,轉天便親自護送到城關,與玉英依依惜別。
第47節 為祖母守靈
又過了三個月的安穩日子,不料一封訃告從家鄉傳了過來:祖母王太恭人已於上月十八日因患水腫不幸仙逝了,壽八十。曾國藩這日恰巧在府,一得此信,立時昏厥在地。家人一陣忙亂。
甦醒後,又大哭了一場,這才讓下人佈置靈堂,購置了孝布,全府上下皆著孝服;又連夜起草了《請假守靈》折,由文慶轉呈了上去。按大清律例和丁艱制度,官員的祖父母亡故是不用丁憂的,但卻可以請假在家守孝,時間不等。
但此次,道光皇帝卻一反常規,不僅賞了曾國藩四個月的假,還恩准回籍奔喪,又破天荒特別為王太恭人親筆寫了“賢德永存”四字,還鈐了御印,由曹公公親自送到曾府。
曾國藩大受感動,帶著全府上下人等,一連叩了九個頭才被曹公公扶起。
他不敢耽擱,匆匆和文慶打了聲招呼,就帶了周升及兩名戈什哈,踏上回鄉的路。
翰林院同僚們的輓聯、挽幛早在當天就送過來了,文慶也寫了“成仙得道”四字,這些包了好大一包。
曾國藩的一生信條:只收墨跡不收銀兩。連恩師穆中堂送來的五百兩銀子,也由家人送回,決不破例。穆彰阿無奈也只好改寫了一大幅挽幛,曾國藩才收下。
曾國藩一行人在路上不敢耽擱,加之曾國藩歸鄉心切,真是能趕十里路決不只走五里路,半月光景,便已進入湖南地面。
一進入湖南,曾國藩先就大吃一驚了:這還是魂牽夢繞的故鄉嗎?
儘管他心裡清楚,頭一年的湖南旱情特重,晚秋季節又生蝗蟲。聽家鄉進京會試的舉子們講,大批的蝗蟲遮天蔽日,落到哪裡,哪裡的莊稼便霎時不見。有的縣份,連民房都給壓塌。國庫一年當中三次下發賑災銀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