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得了大病。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病死,年33歲。奕當時只有10歲。
奕生母過世後,受靜貴妃撫育。靜貴妃,姓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郎阿之女。她初為靜貴人,後晉為貴妃。靜貴妃生有三個兒子:皇二子奕綱、皇三子奕繼和皇六子奕。前面說過,奕綱和奕繼已死,靜貴妃膝下只有皇六子奕。奕比奕小一歲。靜貴妃便將失去生母的奕收在膝下撫育。奕孝敬靜貴妃如同生母,視奕如同胞弟。而同奕爭奪皇儲最有力者,就是他視作同胞的皇六弟奕。
奕與奕,他們倆都受靜貴妃撫養。道光在連喪三位皇后——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的悲傷之餘,沒有再冊立皇后。便冊靜貴妃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奕與奕小兄弟倆,都在上書房讀書,年齡相近,關係密切,並無嫌猜。不過,奕讀書比奕早一年。奕6歲開始讀書,師傅為杜受田。
杜受田,山東濱州人。父堮,嘉慶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受田,道光三年(1823年)進士,會試第一,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五年(1835年),入直上書房,教奕讀書,後升為上書房總師傅。杜受田師傅教導奕,盡心盡力,傾注心血。史載:“受田朝夕教誨,必以正道,歷十餘年。”奕為皇子時,從獵南苑,馳逐群獸,墜馬傷股。經上駟院正骨醫士治療,留下殘疾,行動不便。他小時候還得過天花,臉上留下麻子。
奕也在上書房讀書,但較奕聰明,師傅是卓秉恬。史書說:“與文宗同在書房,肄武事”,“集花槍法二十八勢,曰‘棣華協力’;刀法十八式,曰‘寶鍔宣威’。”皇父道光以“白虹刀”寶刀賜給奕。奕身體很好,頭腦聰明,書文不錯,武功也好,還有所發明和創造。
道光晚年,立儲大事,猶豫不定:皇四子奕,“長且賢”,年齡最大,又很仁孝;皇六子奕,雖為庶出,但家法傳嗣,不分嫡庶,而且“天資穎異”,能文能武。隨著他們年齡漸大,皇儲爭奪,暗藏機關。
道光帝秘密立儲的故事,野史筆記和民間傳說,多種多樣,繪聲繪色。
一說:追思亡後而施恩其子。奕的生母孝全成皇后,由貴妃晉升為皇后不久,就突然死去。有一首《清宮詞》寫她暴死,事多隱秘。傳說道光帝十分悲痛,決定不立其他妃嬪的兒子,而立皇后生的兒子奕,以此告慰孝全成皇后的亡靈。
二說:欲立奕而改立奕。傳說道光皇帝寵愛奕的生母孝靜皇貴妃,所以曾寫好諭旨,要立奕。但書寫時被太監窺見,最後一筆特別長,猜想寫的是“”字,而不是“”字。這件事傳了出去;道光帝很不高興,便改立為奕。
以上雖屬傳說,卻說明一個道理,就是道光應該立奕,而不該立奕,咸豐錯坐了皇帝的寶座。
據野史記載:道光晚年,身體衰病。一日,召皇四子與皇六子入對,將藉以決定儲位。兩位皇子都請教自己的師傅,問詢如何應對。奕師傅卓秉恬說:“皇父如有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奕師傅杜受田則對奕說:“阿哥如條陳時政,知識不敵六阿哥。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阿哥就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他們兩兄弟都照著自己師傅說的做了。道光對皇四子奕的話很高興,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
咸豐帝奕(2)
《清史稿·杜受田傳》記載同上面類似的故事:
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長且賢,欲付大業,猶未決。會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獲禽最多,文宗未發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受田輔導之力也。
上文中的宣宗是道光帝,文宗就是後來的咸豐帝。這就是《清史稿·杜受田傳》所載“藏拙示仁”的故事。
以上故事,說明奕突出“仁”與“孝”。這是道光立奕為皇太子的重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道光帝選擇皇太子的主要標準是所謂的“德”。本來皇太子的選擇,應當是“德才兼備”,道光選擇皇太子的時候,沒有“德”、“才”兼顧,而是偏重“德”。後來的事實證明,咸豐帝奕遇到大事時缺乏遠略、膽識,而是退縮、逃避,證明他在“德”的方面也是有欠缺的。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道光帝密立儲位,將皇四子奕名字書寫密封於匣。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危,急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衝阿、何如霖、陳孚恩、季芝昌,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公啟匣,宣示建儲硃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