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 頁)
戈,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至少在長度上,就比現在軍中流行的戈要長上一截。
此人名叫蒙復,是跟著流民一起遷徙到幷州的,由於此人武藝不凡,以及他的特殊兵器,再加上他特立獨行的行為,所以,他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很深。
比武進行的很快,越到最後,比武就進行的越激烈,不過,這對高手來說都不算什麼,演武進行了將近兩個時辰後,場上還剩下四個選手,這四人,正是表現特別突出的魏延,史阿,沙摩柯和蒙復。
接下來將是他們四人進行決戰,決戰之後就會有排名,看來,這次演武大會的民間第一,就必定是在這四人中產生了。
第169章 : 演武大賽2
由於整個比武都是間歇比試,所以,每個人在贏了對手之後都能得到休息,這四人在休息好後就要進行最後的決賽,好在這四人都沒有受傷,所以,這比武,還是很有看頭的。
四個人先進行抽籤,抽籤的結果是魏延對陣史阿,沙摩柯對陣蒙復。
第一場,魏延和史阿上場後都向公孫續行禮,公孫續看著兩人說道:“點到即止即可,不必傷了性命,如果不出意外,你們將來都會是同僚,切莫因為這次比武傷了和氣,我可不想我的部下相互之間有什麼仇恨。”
魏延和史阿都跪下領命,接著,兩人都擺好架勢,準備進行決鬥。
這一次,史阿還是選擇步戰,而魏延為了發揮自己的優勢,他選擇的是騎戰。魏延以前在荊州當過兵,自身武藝也很是過硬,而且,他的騎術也還不錯,所以,選擇騎戰,確實對自己有利。
史阿是遊俠出身,騎馬倒是會,不過,說起騎戰的話,史阿就不行了,他的劍法要配合他那靈活的步法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而且,史阿的步戰是遊俠兒的步戰方式,跟軍中步兵的步戰根本不同。
很快,兩人相互行禮後就比鬥起來,魏延的兵器是一柄長杆大刀,配合著戰馬,魏延揮舞起來很有幾分戰將的氣勢,魏延的大刀大約四十來斤,分量起史阿的長劍要重。
不過,魏延的戰馬很普通,是他一同從家鄉帶來的戰馬,雖然幷州軍也會向這些民間選手提供戰馬,不過,騎戰講究的是人馬配合的要好,這就需要騎士和戰馬要磨合好。
如果在比武和上戰場以前,一個騎兵隨便拉一匹戰馬當坐騎的話,這樣會影響戰鬥力,關鍵時刻,騎著一匹不熟悉的戰馬,說不定就會葬送騎兵的性命。)
所以,在這決戰的時刻,魏延還是很穩妥的選擇了這批跟隨自己已經有兩年的老馬,雖然這匹戰馬很普通,但是,好在魏越對這匹馬的性子很熟悉,至少,魏延不會擔心戰馬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由於比武對戰馬的要求極高,所以,很多人從一開始都選擇了步戰,這也是史阿自始自終都選擇步戰的原因。
場中兩人很快就交手了十多回合,魏延仗著高度的優勢,他能以一個較高的視野看清史阿的每一次出手,不過,由於史阿沒有騎馬,魏延很難發揮騎兵對騎兵時候的那種優勢。
史阿很明智的沒有選擇跟魏延硬碰硬,每當魏延的大刀離自己很近的時候,史阿都會立馬跳出戰圈,然後,他又立馬轉到魏延身後發起進攻。
好在魏延不是庸才,每當史阿溜到自己身後時,他總是頭也不回的反身一刀,魏延聽力靈敏,他能大致判斷出史阿的位置,所以,縱使史阿在魏延身後,他也無法立即對魏延發起進攻。
不過,魏延想取勝的話,就必須得正面跟史阿交手,可是,史阿總是不給他這樣的機會,不一會,史阿就仗著自己靈活的步法佔據了優勢,魏延雖然還不至於被打敗,但是,現在這局面讓他很難堪,因為史阿太過狡猾,壓根就不與他正面交手。
兩人的較量正在激烈進行著,高臺上,公孫續問身邊的黃忠跟趙雲道:“魏延是個戰將,但是,他現在已經陷入史阿的全圈套,史阿擅長靈活進攻,只不過,這種打法更適合一對一,若是在戰場上,史阿恐怕就剩下逃命的份了。
你們兩個說說,再這樣下去,誰會勝出。”
趙雲搖搖頭沒有說話,在黃忠面前,趙雲一般都不會去發表自己的見解,畢竟黃忠的閱歷和見解肯定比他高,而且,特也很想從黃忠這裡學到點東西。
黃忠捋了捋下巴的鬍鬚說道:“其實,主公說的很對,魏延是中了史阿的圈套,魏延的武藝,其實是要比史阿高的,但是,魏延選擇了騎戰的話,就應該跑動起來才是。
但是,他一上場就想速勝對手,史阿正是抓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