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1/4 頁)
靠的步軍正等著他下達命令。
李大目心裡清楚,大營肯定是守不住的,他本以為公孫續會急著採用騎兵攻城,這樣的話,他或許還有點機會,可是,公孫續的騎兵抵達後壓根就不急,北疆軍先是封死了黑山軍所有逃跑的道路,接著又調來步兵和重型器械,看這架勢,明顯是要將自己這邊全部剿滅啊。
不過,在李大目看來,事情不併不是沒有轉機,至少,本來應該是圍困自己的四路人馬現在才出現了兩路,關羽那一路都是步兵,且新兵居多,應該是不會來了,而公孫瓚這一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現在竟然也還沒有來,這,就是李大目唯一的機會了。
黑山軍的大營其實很大,不然何以容納十幾萬人馬,所以,就算是公孫續的大軍加上關平的人馬也不過才三萬五千多人,根本就無法將黑山軍大營全部困死。
公孫續只不過是派人盯住了黑山軍大營的四個營門,且現在還將主要兵力放在了北門這邊,雖然其餘三門也有騎兵攻打,但明顯是忽悠人的。
要想攻進大營,還就真得依靠關平的那五千步兵和重型器械,而這些東西都集中在北門,相對而言,其餘三門的進攻力量就薄弱很多,李大目現在正是想找個機會趕緊突圍。
這次跟袁紹達成協議出來劫掠糧草,本來也是滿而歸,可惜,最終還是遇到了公孫續這樣的狠人,要是當初能早點回去的話,也不至於有今天這樣的窘境了,李大目此刻正處於深深懊惱中。
不管怎麼說,只要能活命就行,中山那邊還有黃龍和雷公的部隊,李大目心裡清楚,只要自己能跑到中山那邊去,自己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而且常山還有張燕,他不信張燕會見死不救。
北門外,喊殺聲接連不斷,簡陋的營門根本就抵擋不住北疆軍的進攻,但凡是有敢露出頭的黑山軍都被北疆軍騎兵們重點照顧,到目前為止,公孫續手上其實還有一萬五千選鋒軍沒有出動,他在等,等黑山軍崩潰。
七千僕從軍和分作三隊分別在其他三門那裡阻擊敵軍,關平帶來的三千騎兵作為機動力量準備隨時支援,北門這邊,有選鋒軍五千人來回奔射,黑山軍已經是被壓著打了,壓根就沒有還手之力。
李大目在北門那邊調集了四萬人馬,幾乎就是自己這邊可戰之兵的一半了,其餘三門也各有一萬人馬駐守,除去他身邊的這八千親兵外,他手上還有一萬人作為突擊力量。
終於,在黑山軍眾人焦急的等待中,北門那邊傳來了一陣陣驚呼,接著,不少黑山軍往大營內部跑來,嘴裡喊著:“北疆軍打進來了,北疆軍打進來了、、、、、、”
李大目等的就是這一刻,能不能安全逃出去就看現在了,他立馬下令那作為預備隊的一萬人朝東門突圍,然後,他自己親率八千最可靠的部隊跟在這一萬人後面。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哪怕是賊寇盜匪,都肯定是有點真本事的,李大目這個農民出身的流民首領,肚子裡也還是有點貨的。
他早就想好了反正大營是守不住的,與其如此,倒不如想好怎麼逃生,北疆軍現在人數還沒有到齊,公孫瓚的三萬騎兵應該還在半路上,這就是最佳突圍時機。
不過,突圍的關鍵就是要趁敵軍不備,當北門被攻破的時候,北疆軍的主要精力必定是放在北門這邊,畢竟其餘三門還沒有被攻破,所以,北疆軍的主要兵力肯定是會從北門湧入,這樣的話,其餘三門的進攻勢頭就會減弱,這,就是李大目等待已久的機會。
實際上,整個戰事的走向也大致跟李大目猜想的差不多,北疆軍的確是從北門湧入的,其餘三門不過只有兩三千騎兵在看守而已,當李大目派出的一萬突擊隊衝出東門後,他們根本就沒有遇到什麼阻擋,李大目這就立馬率領身邊的人馬逃命去了。
不過,讓李大目沒有想到的是,公孫續壓根就沒有想過會抓住他,相反,他能輕易逃脫,實際上是公孫續刻意安排的,不然,以公孫續的能力,他又怎麼會留下這麼大的缺口讓李大目跑呢。
要說這支黑山軍最強的戰鬥力,必定要屬李大目身邊的那八千人,可是,李大目卻沒有用他們來防守營寨,這就註定了北疆軍不會遇到像樣的抵抗。
等有大批黑山軍從東門突圍出去的訊息傳到公孫續這裡的時候,公孫續冷笑道:“傳令,選鋒軍集合,我們去看看這個李大目究竟是什麼樣的貨色。”
說完,虎賁騎兵在公孫續的帶來下就繞過了黑山軍大營朝東奔去,那一直在休整狀態的選鋒軍也立馬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