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第2/4 頁)
將領士兵,或是其他有志從軍的熱血男兒,都要入講武堂學習一番。”
“主公大才,末將遠不能及。”黃忠一臉欣喜的回道:“像我們這些俗人只看到眼前的戰事,只關心今後兩年我們該怎麼辦,主動高瞻遠矚,為我北疆軍數十年後的出路都想好了,有主公在,北疆軍將會興盛不衰。”
旁邊典韋聽了也是點點頭表示贊同,一直以來,典韋的武力足以排得上北疆軍眾將中前三,甚至很多時候黃忠和趙雲都不敢說能壓制典韋。
可擁有這樣的勇武又能如何?典韋終究不能成為一方統帥,或許他統領的虎賁軍乃是北疆軍中最為精銳的存在,或許他的職責乃是北疆軍眾多大事中的重中之重。
可這也不能讓典韋不遺憾,哪個男兒不想統帥千軍萬馬馳騁疆場。再勇猛的將領也終究逃不過被別人指揮的宿命。勇如呂布者,也不過是別人手中的棋子,沒有足夠的頭腦和智謀,終究還是當苦力的份啊。
很多時候,典韋都想過,如果自己以前能得到很好的教導,如果他能有個很好的家世,那麼今天別人提起他的時候絕對不會僅僅是讚揚他的勇武。
不過,典韋也就是想想罷了,他也明白,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如果不是因為自己不能習文,自己也不是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練武之中,恐怕,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典韋。
雖然有不少遺憾,但這並不代表典韋就不滿意現在的生活,能跟著公孫續,在他看來已經是人生中最榮耀計程車氣,典韋雖然看起來是個大老粗,可這些年跟在公孫續身邊也學到了不少統帥兵馬的策略,讓他統帥一萬以下的人馬還是沒有問題的。
對於籌建講武堂的事情,公孫續已經籌劃了好多年了,以前是財力不夠,根本就沒有那樣的條件容許他籌建講武堂,可是這些年連番對外征戰,繳獲了大量物資,再加上自己在領地內發展生產,北疆之地百姓安居樂業,糧食年年豐收,這都為籌建講武堂準備好了前提條件。
這也是公孫續現在才肯提出這件事的原因,北伐結束之後,北疆暫時不會大舉南下,真正的戰事應該也就是由黃忠統帥水師征討海外,公孫續打算利用這兩年好好整頓一下內部。
第363章 :繼續巡視2
公孫續又和黃忠聊了一會,兩人就講武堂的組建交流了不少意見。。人力財力是足夠了,現在對於籌建講武堂來說,最缺的莫過於有資格稱得上是老師的人了。
若是公孫續沒有迎回劉辯這個小朝廷,恐怕他的這個籌建講武堂的計劃還會推遲,可是,當初公孫續派重兵接回劉辯後,也順帶接回了朝中的不少老臣。
比如當世大儒盧植,朝中元老級人物皇甫嵩等等,這些人都是自幼就熟讀兵法,帶兵經驗豐富。就連公孫瓚父子也還都是盧植的學生,如果讓這些人去講武堂教導學生的話,那是絕對合適的。
最重要的是,公孫續現在有足夠的底氣來做這件事了,他的底氣不僅僅是指目前擁有的人力財力已經軍隊的實力,其實更多的還是指他從洛陽帶回來的那些書籍。
有了這些書籍,公孫續自信自己能做好很多事情,就像當初公孫續將這些書籍運往幷州的時候所說的,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精髓,他已經掌控了大半在手中,這是何等的豪氣啊。
當然,要好好利用手中的書籍卻不是那麼簡單的,劉氏皇族空有天下最寶貴的財富卻沒能好好利用,沒能培養出一代代優秀子弟護衛大漢河山,這其中除了驕奢淫逸的生活消磨了皇族子弟的意志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書籍不適宜攜帶和閱讀。
關羽算得上是北疆軍眾將領中一個喜歡看書的了,他喜好《春秋》,又將自己從《春秋》上領悟的境界融入到自己家的家傳刀法之中,可是,就這麼一部關羽時常帶在身邊的《春秋》,他都要派出親兵看守,關鍵是整部《春秋》加起來就有一馬車之多。
公孫續一直在等,他在等自己想要的那兩樣東西的問世,準備了這麼多年,探索了這麼多年,總該有點效果了吧。 遼東將作營那邊曾送來過一份最新研製出來的紙張,雖然在別人眼中看起來都是珍品,但是公孫續還是不能滿意。
印刷機到現在都還沒有研製出來,公孫續都有點著急了。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有些事情,終究是急不得的。
公孫續和黃忠聊了許久後突然問道:“對了漢升,我記得你好像提起過有什麼事情要跟我說,北伐之前你跟我說過一次,剛剛又說過一次,到底是什麼事情,我都有點好奇了。”
這時,站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