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頁)
隊過來,而是領著以為鬚髮皆白的老者。
“馮姑娘,不知道你姐姐在不在?”木工攔住端著木盆回院子的馮巧巧問。
“在屋裡呢,我去幫你教。”
馮橋橋正在屋中寫字,也聽到了聲響,不等她叫,自個兒走了出來。
“我就是你們要找的人,圖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老者挑剔的打量著她,道:“女娃子,這圖是你畫的嗎?”
“嗯。”
“你這圖,我蓋了這麼些年的屋子,從沒見過,你過來跟我說說。”雖然有些懷疑,口氣倒算是和善。
馮橋橋笑著上前,她那日畫的圖,是比照現代北京四合院畫的,她又不是學設計的,自然是什麼方便來什麼了,四合院是她前世最瞭解的農家院,自然是畫那個,屋內格局是根據這段時日羅烈屋內格局,綜合自己家中,以及江家的見聞設計出的,即便是這位老木工,都是見所未見。
“也好。”
木工們立刻感興趣的圍城了一團,這幾天來他們還是第一次見這位姑娘,相較於馮巧巧的內斂,馮橋橋的朝氣活潑自然更得大家的心思,馮橋橋坐在院中,仔細的和木工一起討論蓋房子的大小事情。
不得不說,蓋房子是個講究的活兒,在古代,上樑添彩都是要看黃道吉日的,白氏對這個事情也很在意,一直說等馮海身子好了,要到茶神廟去求個籤,算算日子才能上樑,入鄉隨俗,馮橋橋雖無奈,也只得應了。
屋子是蓋在舊屋的邊上一塊空地出,雖然這裡的氣候不可能有什麼大的風沙,但地基什麼的,還是要打一打才行,馮橋橋一邊詢問木工老師傅關於這裡蓋房子的注意事項,一邊把自己畫的圖解釋給大家聽。
老者由剛開始的挑剔和試試看的心態,慢慢的變成認真探究,後來漸漸聽的入了神,眉眼之間掛上了毫不掩飾的讚許。
“沒想到,你這個小丫頭,還對我們這行這麼懂!真是後生可畏啊。”
馮橋橋笑笑:“只不過是一些粗淺的想法,哪裡能和老師傅比,對了我看材料準備的差不多了,不知道蓋好要多久呢?”
“嗯,你這個女娃子前幾天不在,要是早些把這圖說清楚了,肯定能快些,現在,要蓋好了,估計要用半個多月吧,我們這都是老手了,動作快著呢,怎麼,丫頭趕著用?”
“那倒不是,”馮橋橋道:“我娘說要選日子上樑,所以我問問時間,找一天和我娘一起去茶神廟裡求籤。”
“這樣啊。”老者呵呵一笑,摸著下巴的鬍鬚道:“行!你們快點去,我們緊著蓋,到時候求了日子在上樑也是一樣。”
“那多謝大叔了。”馮橋橋笑著點頭,“我去幫你們煮點茶!”
老者欣慰的笑了笑,拍著兒子的腦袋道,“看這姑娘,多懂事兒,知道尊重孃親的意見,連陌生人都能這麼關照著,你以後要娶媳婦兒,就得娶這樣的,給老子記清楚點,別弄那些沒著沒落的!”
兒子尷尬的紅了臉,飛快的看了一眼廚房,見馮橋橋似乎沒聽到,鬆了一口氣。
春茶還剩下一些,說什麼煮茶,不過也是燒水泡茶而已,只是,在泡茶的時候,加了些煮過的甘草水,入口甘甜,本該加一些藿香,但前幾日天氣還沒這麼熱,也沒買這種藥材回來
馮橋橋手腳迅速的泡好了茶,提著茶壺出了門,馮巧巧已經將衣服晾了起來,見她動作笨拙,上前接過,“我去送吧,你不是在寫字嗎?去忙你的吧。”
馮橋橋滯了一下,視線反射性的掠過她的腰間,想起方才馮英英的話,那顯然那隻笛子是意義重大了,可是,既然意義那麼重大,為什麼又不找了呢?
她寫字,也不過是默寫針灸之術和佰草集,想到這書的主人,有些寫不下去了,轉身進了廚房,考慮告訴馮巧巧商量下,明天去趟縣城,送繡鞋的順便,買些別的藥材,煮茶給家人喝,天氣越來越熱,可別中暑了。
馮海臥病在床起不了身,白氏便也整日不出門,一邊刺繡,一邊陪他說話,馮橋橋進來的時候,不知道馮海說了什麼,白氏正在微微笑著。
“爹,有件事兒,我想跟您說。”
“過來說。”
“嗯。”馮橋橋走上前去,將方才煮好的茶水放了一壺在桌上,“娘,這茶喝喝可以去暑氣。”
“嗯,我記住了,等會就給你爹喝,你們先說,我把這雙鞋的邊兒收一下。”說著,讓出了床邊位置。
馮橋橋會心一笑,坐了下去,順手拿起床邊的剪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