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六道天書》
作者:劉定堅
劉定堅《六道天書》第一部 神宗四聖 第一卷
第 一 章 佛笑人心痴
天祥如來意,地藏千佛寺。
位於京城以北的古剎“地藏千佛寺”香火鼎盛、高僧輩出,教無數善信參拜,絡繹
不絕。古剎內供奉佛像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笑口彌勒”、“迦樓羅”、
“阿修羅”、“文殊菩薩”、“多聞天王”、“千手觀音”等皆佛相莊嚴,各有無數善
信求拜上香。
住持玄苦大師被佛教中人敬為尊長,統領全國一千佛寺。雖百歲高齡,每隔一年仍
開壇講法,宏揚佛學。
今天,並不是一年講法之期,但玄苦大師與四位師弟,及數十位得道高僧同聚殿堂
前,只因為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曼摩藏。
二十位高僧背對八尊佛像,與白髮披肩的曼摩藏對坐在地上,氣氛凝重,看來曼摩
藏的出現,高僧們並不覺有趣。
一個八歲的小孩正提筆弄墨繪畫,顯然正興高采烈的記下各大佛像的莊嚴佛相。大
風一吹,小孩繪好的一幅“笑口彌勒”應風吹起,剛好飄落在二十位高僧面前,赫然教
玄苦面露不悅、微顯怒意。
原來小孩筆下的“笑口彌勒”,身上竟滿是爛穿了的窿洞,又破又崩,更過分的是
自頭頂一道裂痕直穿佛身,甚為不敬。
玄苦道:“無知小孩無心無意,無佛無覺,善哉!善哉!”
小孩笑道:“愚蠢方丈,愚昧愚笨,愚心愚人,惡哉!惡哉!”
玄苦道:“孽生孽舌,冤臨冤口,罪苦小孩前生錯,修成報應今生過,善哉!善哉!”
小孩走上前大力掌摑了玄苦一巴掌,教二十位高僧全都愕然忿怒起來。
小孩笑道:“前生孽、今生受,大師受這一痛摑,定是前生欠我,千萬別記在心,
否則愈記愈多,可能要被我多摑一百巴掌呢!”
玄苦道:“曼摩藏禪師,閣下與孩子千里而來,就是為了掌摑本座麼?”
曼摩藏道:“佛法四宗,‘天台宗’、‘法相宗’、‘華嚴宗’及我‘禪宗’,
‘地藏千佛寺’統一前三宗猶如佛法唯一正宗,我來只因有疑難求教。”
玄苦道:“同為佛中人,共道玄裡學,人悟心未悟,佛力解眾痴,請問心中有何疑
難?”
曼摩藏道:“抬頭左方便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教主;右方是‘釋迦牟尼佛’,
行說佛法、普度眾生。我看佛相莊嚴而靜定,面輪豐圓,螺發變化多樣,甫進大殿便被
感染安詳閒靜、心定神寧。”
玄苦道:“便該如此,心中何故有難言之問?”
曼摩藏站了起來,走向二佛像前,又至玄苦前,手按撫其禿頭道:“學佛唸經,依
佛前路,我僧十數萬全是禿頭六根清淨者,惟我佛卻是螺發滿頭,難道說是六根未淨?
何故有此分別,住持可解我心中疑惑?”
僧削髮、佛有發,前後矛盾,倒也立時令高僧住持玄苦啞口難辯。
大殿沉默得鴉雀無聲,曼摩藏又至香爐前抽出燃著的香枝,一口吹火,見火光閃動,
又問道:“再問住持,敬佛禮拜,為何只燃香而不是他物呢?”
玄苦道:“此乃早年釋迦牟尼傳下之習慣,焚香清心,靜思寡慾也。”
曼摩藏持香至玄苦面前問道:“是釋迦牟尼傳下之習慣嗎?那請問釋迦牟尼焚香來
拜什麼神佛啊?”
這又考倒了玄苦,昔日釋迦牟尼怎可能會拜佛呢?猶幸高僧倒也不賴,念動一轉便
淡淡道:“焚香於佛祖來說,是為了於荒野講佛論經時驅除黴臭異味,讓清香喚醒聽道
者頭腦,有其實際用途,輾轉再傳下來。”
曼摩藏一手摺斷香枝道:“佛祖用香來避味,用於實際,傳下去僧侶卻用來拜祭,
習非成是,誤導善信。可憐天下寺院不論大小,卻仍繼續的毫不查究、參詳,便沿用錯
著,更發揚光大,是非混淆愈混愈混帳!”
此時,小孩竟用筆在眾佛像臉上胡亂塗鴉,笑道:“學佛在表皮,欺人更騙己,高
僧說佛理,其實是放屁!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