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1/4 頁)
我極其神往的說道,眾人也都被我的話題吸引,完全忘記了隆隆的炮聲和喊殺聲,我站累了乾脆就坐在甲板上,眾人也有樣學樣。陳真慧問道:
“按照李大人這麼說唐人除了唐詩以外就再沒有留下別的什麼嗎?”
“問的好!”我擊腿說道,“在我看來唐人還給我們留下一件寶貴的財富,那就是民族融合,有唐一代雖然也歷經興衰可是當時的人並不像現在這樣仇視胡人,長安城隨處可見波斯和東瀛的商人,商隊更是遠達西方,可惜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到了宋代雖然商業發達,可是由於遼人、金人的崛起而使得有宋一代積弱難返,民族間的仇恨日益加深。雖然國勢不堪,但百姓還是生活得有滋有味,由於發達的市民文化形成的有效傳播,使我們在數百年之下也可以品味那種幸福了。這或許就是宋朝的貢獻,在宋朝文人獲罪遠沒有現在這樣重的懲罰,所以文人敢說話,百姓也敢說話,官員們甚至直接抨擊皇帝的不是,試問幾百年後的今天還有這樣的事麼,我想沒有了。”
“那大明朝呢?”侯方域問道,直接越過了元朝,本來我是想說說元朝的,其實元朝的最大貢獻在於其行政制度中的獨創:省。
省,本來是官署的名稱,元代以中書省為中央政府,又在各路之上分設行中書省(略等於中書省辦事處或中書省行署),簡稱行省。後來行省成為正式的行政區域名稱,簡稱省。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變化多端,有州、郡、國、道、路等,有的是行政單位,有的是稅收單位,如宋朝的“路”,已經大致相當今天省的規模。而今天的省,卻是從元朝的行省承襲而來。今天來看,縣市一級時有變更,而省一級作為國家行政的基本支柱,其地位仍然雷打不動。
“明朝,我不知道,有人說,明朝是史上最壞的。我雖然不知道他說得對不對,但卻從明朝找不出一件像樣的禮物拿給今天,也許他是對的吧。”我深有感觸地說道,明朝乾的最漂亮的事是鄭和下西洋,但對於我們今天來說,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要是沒有這回事,大概我們還不用自己按著腦袋去總結那麼多的“歷史教訓”。倒是曾經有英國人在考證鄭和的分艦隊最早到達美洲。因此我想,等到全世界都承認了這個結論,再把我的“不知道”劃去不遲。不過看來希望不大,因為那位英國曆史學家也太敢設計,居然說鄭和的一支分艦隊曾經從北歐穿過北冰洋返回中國。那麼多西方探險家付出犧牲多少年都沒辦成的事,居然讓中國人一次就幹成了,我實在不敢相信。當然這條西北航線最後還是被西方人打通了,但那需要兩年時間,船開到一半被凍住,等來年冰化了繼續往前開,可能還需要破冰船幫忙,因此經濟價值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怎麼會呢,自洪武皇帝開國以來,大明朝已經歷經二百年,《永樂大典》難道不是麼?長城難道不是麼?”方以智問道。
“方兄所說的難道就算明朝的功績麼,《永樂大典》不過是總結前人,而長城更不值得一提,它擋住誰了,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抑或是我李開陽,它誰也沒有擋住,但是卻擋住了大漢開疆拓土的決心,擋住了大漢威儀四方的腳步,看看如今的天下吧,滿目瘡痍,生靈塗炭,為官者只知損公肥私,不思百姓疾苦你說還要我說什麼,還要我知道什麼?”我質問道,一時間讓眾人啞口無言。
第八卷 東征西討 第十八章 糧食和土地
“中國的問題主要是農民的問題,農民沒有土地,土地上種出的糧食被剝削和侵佔,農民餓肚子,天下就會動盪不安;中國的問題也是商人的問題,地位低下,屢受盤剝,官商勾結,天下財富不均;中國的問題還是文人的問題,死背八股,不知稼穡工商,思想狹隘,沒有骨氣”隨著我一一列舉目前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困難,眾人臉色越來越難看,尤其說道文人的問題,更是讓四君子等人灰頭土臉。
“按照李大人說,文人就一無事處了麼?”冒襄忍不住問道。
“也不是,文人當中尚有徐光啟和李芝藻這樣的大學問家,他們以自身才學用於實踐,又從實踐中得到知識這才是真正的文人,有所用,有所為的文人;還有像孫元化和黃宗羲這樣的文人他們投身政事勤政愛民,當然更有像袁崇煥這樣指揮千軍萬馬的元帥,這都是文人的楷模,他們盡到了一個文人真正的職責就是‘天下為公’。”最後我引用了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名言。
“天下為公”眾人陷入沉思,四君子不是死讀書的人,更不是沒有責任感的人,只是傳統的封建教育讓他們缺乏辯證看待事物的本領,但畢竟他們都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