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如果雅芳所言屬實,那麼為什麼不是姍姍而是雅芳?雅芳她到底跟誰人有仇?說到有仇的,雅芳在宮中呆的時間最長,常與希荷等人欺壓宮女太監,不知得罪了多少人,這樣查來難有結果。不過,如果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打擊她,那麼範圍就縮小不少了。
可是誰人能有這麼大的能耐,眾人眼皮下,竟能輕易推雅芳一把。
“姍姍,當時除了長公主隨身宮女外,還有誰?”
畫波 78:拜訪國師
78:拜訪國師(1015字)
姍姍想了想,說,“就我和雅芳了。娘娘,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要害雅芳?”
“我也不知道。”昭君暗歎一口氣,加快腳上的速度。
時至天已黑,昭君整日都處在沉思中,連飯都沒有心思吃,她這樣,何曉曉自然也吃不下。
“昭君,我相信雅芳的為人,她絕不會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
昭君點頭,“我也相信她,可是是誰要害雅芳呢?”
“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昭君,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切不可因小失大,如他所願?”
“嗯,我知道。但是不知何阿姨說的他是誰?”是雲妃,國師,紅衣女子,還是另有其人?
何曉曉想了想,說,“這件事發生的太過突然,如當年敏妃所出之事極為相似,只怕非人所為。”
難道是紅衣女子?宮廷之中,唯有她招式怪異,出手極為神速,又有殺她的動機,不過——
“你是不是已經想到是誰?”看她搖頭,何曉曉問。
昭君點頭,“是的,但是這個人很快被我否定了。”
“你想的是紅衣女子吧?是的,她如果想殺你,大可不必非此周折。但是宮中除了她之外,懂玄門法術的就只有國師了,國師整日呆在靜安寺,與你又無冤無仇,更不可——”看昭君臉色不對,何曉曉話語頓住,神情凝重,“難道你懷疑是國師?”
昭君久久才作出回答,“是的,他排除不了這個可能。”既然這樣,她也該會會這位國師。
這便來到了靜安寺,靜安寺並不像皇家那般的奢華,人也並不多,這完全出乎昭君的意料,昭君一走近,外面的人都走出來,接著就是國師,他一貫素淡的道家衣服,手持拂塵,頭戴象徵國師身份的琉璃帽,臉上若有若無的露出笑容,意味難明。
“微臣參見昭妃娘娘!”
“國師不必多禮!國師因皇上的病情費心勞力,本宮一直沒有機會說聲謝謝。”
“臣惶恐,為陛下排除萬難是臣子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臣卻不能完全根治陛下,讓娘娘以身施藥,險些喪命,臣身為一國國師,深得慚愧!”
“國師過謙了,本宮一介女流,何以與國師大人相比。”昭君說道,轉而對身邊的姍姍說,“我們進去吧!”
“娘娘請!”
靜安寺的裡面更讓昭君咂舌,如果說外面的不夠奢華,那麼裡面就更為普通了,王母塑像雖是金身,部分已經脫落,即使不夠顯眼,還是逃不過她的眼睛。除此之外,裡面的陳設也相當簡單,牆壁竟是褐色,如久居的山洞般,給人黯淡、潮溼的感覺,卻又不存在。
“靜安寺為何如此建造?”昭君不僅問。
“回娘娘,民間傳說三百年前一場神魔大戰,王母娘娘的小女兒天合被妖魔害死於洞中,此後王母為了祭奠小女兒,每百年將自己關在黑房中,以示對女兒的思念。”
畫波 79:答應幫忙
79:答應幫忙(1004字)
“所以今年是王母祭奠小女兒的第四個年份?”昭君不問而答。
“娘娘所言正是。天合百年祭奠,身為一國國師,理應帶同七夕國人,與天地同哀,為萬民祈福。”
“國師為國為民,可敬可嘉。”
從靜安寺出來,昭君正猶豫著要不要去找紅衣女子,她便出現在自己面前。
“姑娘請留步!”眼見她就要走,昭君慌忙喊住,潛意識中已經將她排除,可不知為何一見她就湧現出一股衝勁,一失之前的冷靜。
紅衣女子嘴角微勾,似乎知道昭君會留住她,“昭妃娘娘心情不錯,這個時候還在宮裡溜達。”
“姑娘不也如此?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人生短暫,何苦虐待自己?”昭君笑容以對。
“是嗎?”紅衣女子面露嘲諷,逐漸靠向昭君,“看來昭妃娘娘對人生還領悟了不少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