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
《天下政道》
作者:浮沉
作品相關
中秋前夕的祝語
在中秋前夕,浮沉又開了新書,在此先感謝一直以來支援我的書友們,提前祝大家闔家快樂、美美滿滿、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穩穩當當的走未來的人生大路!
多的話不說了,浮沉要朋友們一往既往的支援,是的,一往既往!
中秋快樂!!!
發新書更快樂!!!
從今天開始,兄弟們陪浮沉一起快樂吧!這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是諸位工作之餘的樂趣,也許浮沉不能叫所有書友滿意,但浮沉會盡最大的努力寫好這本書!!!
再一次謝謝支援浮沉走到今天的書友朋友們、作者朋友們、編輯朋友們!!!
八月十五中秋節,全家團圓樂無邊,過了這一天,我們攜手都賺錢!!!
國家五五計劃至十五計劃
1976年,在中國人的記憶中,總是和這幾件大事聯絡在一起――周恩來、朱德、毛主席等革命偉人的相繼逝世,唐山大地震發生,中國宣佈粉碎“四人幫”,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對於這一年裡經歷了大悲大喜的中國人來說,他們期待著一個嶄新的開始。
因此,對於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恢復和調整成為“五五”計劃實施的主線。
“計劃趕不上變化”。“五五”計劃實施期間,跨越了由“特殊時期”至粉碎“四人幫”及撥亂反正的重大歷史轉折,致使計劃的制定與實施亦隨之變化。其制定開始於1974年,沒有獨立的文字,包含在《1976~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之中。此綱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發,“五五”時期縮水僅剩3年。
“五五”計劃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1976年粉碎“四人幫”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經濟建設處於恢復發展時期。1978年前後的“新躍進”,使國民經濟結構失調、效益低下。
粉碎“四人幫”以後,由於沒有及時總結糾正“左”傾錯誤,在經濟工作上繼續推進冒進方針,不顧國情國力,強行要求“大幹快上”、“革命加拼命”的老毛病又捲土重來。
在工業上的“新躍進”則表現得更為激進。1977年4月至5月,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先後在大慶和北京舉行。華國鋒提出,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全國至少要有1/3的企業要辦成大慶式企業,並且表示:“石油光有一個大慶不行,要有十來個大慶。”1977年9月,他又召集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委負責人研究加快經濟建設速度問題,並且在會上批評國家計委提出的工業增長速度“太保守”,強調“要比原來的設想更快地實現現代化”。
第二階段,則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民經濟處於全面調整時期,“五五”計劃指標相應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1980年年底,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係開始改善,生產和建設也取得較大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正確路線,確定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曆史的偉大轉折,會議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法、活動方法和思想方法,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由此而來的是開始於1979的經濟調整期,直到1981年基本完成調整任務,國民經濟才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從“五五”計劃執行情況來看,1977年至1978年間社會總產值、工農業總產值、國民收入連續兩年大幅度增長,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恢復或者超過了歷史最好水平。但此時表現出明顯的冒進傾向,對經濟發展要求過急,規定的具體指標過高,使我國的經濟建設出現新失誤。十一屆三中全會使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正式提出“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新八字方針),並從這一年開始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
在中國人的記憶中,喇叭褲和鄧麗君的歌聲,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如果說鄧麗君的“靡靡之音”是一場“聽覺的革命”,那麼形狀頗有些怪異的喇叭褲就是一場“視覺的革命”。國門一點點開啟,不同的觀念、思想開始激盪。改革開放的歷史車輪不可逆轉。這一道道開放之初的生活衝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