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4/4 頁)
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後來,人們也都知道蔣介石
無力反攻了,蘇聯對中國的威脅也只不過如此,似乎再沒有生存之憂了,歷史便
製造了激烈的階級鬥爭和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激烈鬥爭。這樣
的鬥爭顯然是不存在的,只是為了適應生存系統而假想的敵人。
人的思維路徑極其有趣,既然生存已經不存在問題,所有的黨建目標,為什
麼不能去生存化,著眼於建設和發展,重新制定一整套更加系統,更加細化的方
案?歷史沒有選擇改革,而是選擇了固守。
行政建設其實存在同樣的問題,解放軍自從渡過長江,頓如風捲殘雲一般,
迅速解放了整個江南地區。這時候最大的問題,是迅速建立政府,穩定全國鐵序
。在這種大背景下,各級政府倉促上任,粗放行政的特點,在當時是客觀需要,
並且卓有成效。由此可知,解放初期建立的行政體系,原本就是一個臨時性的粗
放的體系,一個無法適應未來發展的體系。這個體系原本就該在後來政權穩定之
後,加以系統化升級和精細化改造。然而,這一步始終未走,不僅未走,文革時
期,將這個原本粗放的體系也砸爛了,文革後又開始對解放初的那套體系進行修
復。在大建設的背景下,最初那套粗放型體系所出現的問題,可以預見。
政治體制改革的話題,從改革開放之初就提出來了,但始終未曾邁步。未曾
邁步的原因在哪裡?在於某些人認為,政治體系改革,必然觸及政體。
趙德良正在推動的黨建系統化建設,讓唐小舟終於想明白了一件事,其實,
政治體制改革,並不像有些人想的那麼複雜那麼艱難,目前的權力結構形態並沒
有問題,不僅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是唯一可以和關國
的三權分立制媲關的。中國差的只是由生存化向發展化跨越的認識基礎和系統化
精細化操作體系。也就是說,政治體制改革的著眼點,應該放在黨建和政建兩個
方面,儘快完善這兩個體系的科學化系統化建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