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3/4 頁)
追究的,卻是省委的責任。如果省委能夠早點採取措施,陵丘可能在晚上六點之前恢復供水供電,那樣的話,中央也就不會緊盯著這件事了。直接經濟損失,也可能會大幅度下降。
看起來,趙德良被逼到牆角了,只有唐小舟清楚,被逼到牆角的是餘丹鴻而不是趙德良。餘丹鴻曾幾次表示,要向趙德良解釋這一事件,每次都被趙德良以各種理由推了。現在,唐小舟總算明白,趙德良如果給餘丹鴻解釋的機會,自己就得當場表態。畢竟是省委常委,趙德良無法不表態,也無法不替他承擔相應的部分責任。那樣一來,常委會杯葛此事,趙德良就要既代表省委也代表他個人出面說話。如果換一個趙德良信任或者一定要保護的人,他自然會站出來。可這個人是餘丹鴻,不僅在政治上和趙德良保持足夠的距離,還在馬昭武的副書記任命一事上,和陳運達一唱一和,搞了很多小動作,以至於馬昭武的任命,直到今天還沒有著落。
這樣的事,趙德良如果不替餘丹鴻承擔部分責任,根本不可能有別人替他承擔。
餘丹鴻的政治盟友顯然不可能出面承擔,他一承擔,事情就複雜化了,說明這不是個人行為,而是集體行為,說明陳運達和餘丹鴻揹著省委在搞小圈子。以前人們常常提到的一個詞叫另立中央,陳運達如果真的知道餘丹鴻瞞報這件事,那就說明,兩人密謀另立省委。事件往中央一報,即使另立省委幾個字沒有出現,中央也知道是怎麼回事。各地黨政班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甚至矛盾,中央是很清楚的。這種矛盾是制度本身的問題,或者說,正因為有矛盾,才更顯示了這種制度的制衡性從而顯現合理性。因此,黨政矛盾這類事,中央根本不會過問。相反,如果某人揹著省委另搞一套,中央就會異常警惕了。
被逼到牆角的餘丹鴻,只好獨自站出來承擔此事。
他說,有關這件事,我需要向常委會解釋一下。本來,這幾天我一直想向趙書記解釋這件事,但大災之後,趙書記實在太忙,一直在各個受災地區察看,指揮部署救災工作,抽不出時間。因此,我只好向常委會解釋,同時向常委以及人大政協的首長做深刻檢討。風災發生後,趙書記的意思是召開一個緊急常委會。我聯絡了一下,運達省長當時已經在召開政府緊急會議研究對策,不能到會。清源同志要指揮雍州市的救災工作,也沒法到會。春和同志、先暉同志、昭武同志和我,在趙書記家裡開了個臨時碰頭會,大家分了一下工,趙書記和硯華同志一起去聞州,我留在省委。陵丘斷水斷電的情況報上來後,我分別和政府以及陵丘聯絡過,陵丘方面說,很快就可以修復,省政府那邊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趙書記在聞州一線指揮救災,其他常委也都在一線,我想,這事很快就會解決的,沒有必要讓大家分心。所以沒有向各位常委通報。這件事的主要責任在我,我向常委會檢討。
唐小舟暗想,這事恐怕沒那麼簡單。餘丹鴻是個老官油子,對於官場這一套,他是很清楚的。別說這種大事,就算再小的小事,他也不會出現錯漏的。唐小舟懷疑,餘丹鴻是有意的,卻又實在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樣幹。
果然,餘丹鴻的話音剛落,出現了炮轟的局面。最猛的火力,主要來自政協。一位政協副主席原是和餘丹鴻競爭的失敗者,在餘丹鴻身上受了不少氣,此時終於抓住了報復的機會。這事還真不能怨人家抓他的小辮子,要怨也只能怨他給了人家機會。
官場就是這麼一個地方,千萬不要以為你坐上了某個位置就萬事大吉,穩如泰山。官場中沒有任何一個位置是穩的,你之所以穩,是因為上面有人罩著。那股罩著的力量一旦失去,曾經所有在下面支撐你的力量,都可能成為推倒你的力量。早在袁百鳴時期,就有很多人要推倒餘丹鴻,餘丹鴻之所以未倒,並非他本人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為他最大的支撐來自陳運達。現在,早有傳說,趙德良要搬走餘丹鴻,聽到這一訊息的人,自然會在心中評估一番,這到底是不是趙德良的意思?幾乎所有認定是趙德良意思的人,都會成為餘丹鴻的顛覆力量。有些人並不一定是和餘丹鴻過不去,他們只是要向趙德良表明自己的態度。
至此,會議的方向改了,所有攻擊目標,一致指向餘丹鴻,彷彿這次風災,並不是老天爺發怒的結果,而是餘丹鴻的錯誤導致的。陳運達自然清楚餘丹鴻的尷尬,可這件事,他還真幫不上忙。他能說是和自己商量好了,他要求餘丹鴻不報告趙德良以及其他常委的?真這樣說,那就把自己也搭進去了。除了這種方法,他還能有什麼別的辦法替餘丹鴻說話?沒有,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政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