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2/4 頁)
級的牛人,又何必冒風險去搞金融投機?
不過,抽出一筆出來玩玩還是可以的。
所以在下面的投資部經理霍希妍提出了公司可以適時投機日本股市的時候,周興盛雖然不記得日本這個時候有什麼經濟危機,但也同意了,並且劃撥了五千萬美金放手霍希妍去操作,算是謹慎的投資,前期試試水。
令周興盛大為高興的是,試水非常成功,29號之後,日經持續下跌。
而在今年的三月初,在日本大藏省釋出《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這一法令之後,日經下跌的速度更加的快了,甚至是直線下跌,漸漸的有了泡沫經濟破裂的趨勢。
周興盛現在的經濟知識水平,已經能夠不少的分析一下這其中牽扯的關係了。大藏省的這份規定,其實是對於銀行的一個緊箍咒。因為土地價格虛高,各大銀行的資金也都放在了投資在了土地上,政府當然不能容忍這些資金隨著經濟危機而蒸發,所以才採取這樣的措施來迫使各大銀行縮緊銀根。只不過,日本政府的動作未免急了點,就好像急踩剎車一樣,局面立即就控制不住了,這才導致了現在這樣的情況發生。
其實,看著霍希妍收集過來的關於日本經濟的報告,周興盛立即就想到了後世的中國。
後世的中國,其實和現在的日本非常相似,都是地產業旺盛,地價虛高,經濟持續高熱,政府不斷的再尋求降溫和調控的辦法。只不過,降來降去,調來調去,反而經濟越來越高熱,地價也越來越高,絲毫不見效果,反倒是人民幣持續貶值,老百姓感覺手上的錢越來越不值錢,民怨極大。
這些高層方面的事情,周興盛當時是不清楚,即便是現在他也不清楚。
換做讓現在的他去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也是無能為力。
後世,政府的口號是“軟著陸”,貌似應該是看到了現在的日本,有了前車之鑑。
周興盛現在能夠清晰的看得出來,日本採取的措施是急剎車,所以日經在持續下跌,泡沫經濟即將破裂。
值得肯定的說,無論是日本的急剎車,中國的軟著陸,出發點其實都是好的,只是不得其法而已。
當然,周興盛現在這樣說,換做後世的人知道了,肯定得開罵說有本事你來,然後諷刺又是一頭叫獸、公知。
周興盛是不會理會閒言閒語的,但他也不會摻和進這些問題之中,即便在未來中國在碰到經濟過熱、地價虛高等情況的時候。隨人人在家中坐,但他也隱隱得到了訊息,內地政府有意讓他委任他港事顧問一職,進一步拉近他和內地政府之間的距離。
在未來,可以肯定的說,他這樣的超級富豪,肯定得掛一個人大代表的牌子,接著被國務院邀了去出席各種經濟討論會、經常和主席、總理、某某部長這些人物討論國內經濟情況,最後再出把力之類的。
談這些當然是有點早,不過港事顧問和日本這一次的經濟泡沫,周興盛就不得不談了。
港事顧問,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咋回事,這是為了中央為了更好管理香港而聘任一些香港有名望或有實力的人出任顧問。
對於這事,周興盛是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反正遲早都要答應的,除非他入了別國國籍。否則的話,晚一點答應還會給中央一種扭扭捏捏或者不情不願的印象,中央雖然不至於找個由頭就拿了來開刀,但心理面總會有疙瘩的。想著,你一箇中國人,中央邀請你,你還不情不願的,難道想投靠國外?還是黃皮白心的香蕉?
周興盛反正是不入外國籍的,不管國家如何,始終都是炎黃血脈,不然死後都無顏面對祖宗。
自然而然的,這件事在香港乃至整個亞洲、全球都產生了轟動的影響,香港、臺、灣、日本、英國、美國,媒體報社是連篇累牘的報道,其中不乏《東方日報》、《明報》、《泰晤士報》、《朝日新聞》、《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等影響力巨大的媒體。
話說,港事顧問在香港其實是頗受諷刺的,被稱之為“講是顧問”,意思是說面對中央只說“是”。
周興盛這個超級大富豪成為了港事顧問、講是顧問,也就意味著周興盛是心向內地的,又是一個紅色資本家,或者說另一個版本的霍英冬!
美國、日本方面的報道是酸溜溜的說著內地對英國的又一次勝利。
英國方面應該是感覺自己丟了面子,但不報道又不行,所以就不鹹不淡的報道了一下,然後省略號略過。
而在香港,除了鋪天蓋地的報道以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