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3/4 頁)
了,他又說不上來。大兒子面如死灰,蒼白得沒了血色,三兒子在邊疆沙場歷練許久,剛毅威武,唯有二兒子不喜不怒,面容淡漠,看不透捉摸不清。
他輕咳一聲,“冬至將至,年關已近,朕歲末立太子,心裡已有分寸,今日召集你們來,想先給你們說說,咱皇甫家的男人當作聊家常,隨意聊聊。”
皇帝雖說得輕巧,渾厚的聲音裡仍透著帝王的威儀,三位皇子畢恭畢敬,不敢造次,只有君臣之別,不見父子情分。
“四天前,在沙河洲,文愷和澤宇也算交過手了,你倆在帝國威望相當,這麼多年太子之位懸而未定,就是朕在權衡揣摩,究竟誰更有才氣繼承皇位。今年多事,夢陽大軍襲擾疆土,名將隕落,城池淪陷,子民遭屠,朕心甚憂,群臣不安,是以,太子之位的定奪得提上日程。”皇帝頓了頓,攥緊了手中念珠,聲音冷了幾分:“我也知道你們彼此看不過對方,群臣也結黨營私尋求靠山,大皇子黨二皇子黨,處身事外的又站成一波,幾位御殿重臣麾下也集結了一批臣子,廟堂烏煙瘴氣混亂不堪,定下太子之位,也好讓這些對皇甫家心懷不軌的人死心下來!”
皇帝輪番看著兒子,想從兒子們眼睛裡捕捉到感情波動,可是,大兒子雙目空洞,不見神采,二兒子眼神沉靜,一潭死水,三兒子剛毅果決,堅如磐石。
他都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懂兒子們的心思了。
“文愷,朕必須得肯定你的才氣和意氣,若在盛世,你是治世明君,定能保梵陽昌盛鴻運,可是啊,盛世不在,深處亂世中,你的才氣就顯得黯淡了。你啊,就是生錯了時代,生不逢時英雄氣短,天意使然。”
大皇子已經閉上了眼,深深吸了一口氣,嘴唇囁嚅,久久不能釋懷。
“武賁,你是朕最小的兒子,也是朕心裡最覺虧欠的兒子。當初因為宮中變故,你去了北疆守衛邊境,常年不得歸,父子情分都生疏了。這些年,總共見你不過三兩回,你回來一次,朕就覺得你陌生幾分——剛毅,威武,帝國最榮耀的軍人,三百年來,自始皇帝后,我皇甫家再難見軍人鐵血,可有你武賁在,朕便覺得我皇甫家鏗鏘鐵骨猶在,先祖血脈猶在!”
“父皇謬讚,兒臣只是在做好分內之事罷了!”三皇子拱手行禮。
“澤宇,說實話,朕心中最不喜的就是你!你性子太過陰冷狠辣,做事不講原則,戾氣太盛,有違皇族浩然正氣。可是啊,自聞夢陽林夕皇帝的手段,朕只覺後生可畏,屠城十萬,不敬死者,陰屍橫行,不怕天譴,梵陽便是要與這樣一位皇帝掌控的夢陽抗衡,朕甚心憂。夢陽林夕皇帝像毒。藥,侵蝕我梵陽大好河山,那好,朕便以毒攻毒,殺他個片甲不留。敵欺我太甚,我自當奮起反擊,澤宇,你是亂世梟雄般的人物,鎮住廟堂群臣,不在話下,你真正的對手是夢陽,是那做事毫不顧忌的林夕皇帝!文愷經略才氣在你之上,只是生不逢時,而你,生逢其時,切莫讓朕失望。”皇帝凝視著二兒子,沉聲說道,字字珠璣猶如珠簾寸斷,頗有交代後事的感覺。
“朕決意已定,朕的二子,皇甫澤宇,立為太子。長子皇甫文愷封為睿王,封地霸州,幷州,博州,陳州。三子皇甫武賁封為靖王,封地伊州和宥州。”
皇帝頓了頓,目光敏銳如鷹,凝視三個兒子。結果令他詫異,大兒子沒有預料的患得患失,二兒子沒有欣喜若狂,三兒子沒有因封地偏遠有所異議。原以為三個兒子會吵得不可開交,沒想到會是這麼個情形。
“如若沒有異議,就且退下,朕擇日宣旨,昭告天下。”
無人退去,三個皇子靜靜站著,皆是欲言又止。
皇帝無聲輕笑,“武賁,你先說說吧!”
卸去甲冑的皇甫武賁拱手行禮,“父皇,兒臣斗膽問一句,您今日召集兒臣,並非商議,只是告知吧?”
皇帝不可置否,輕輕點頭。
“既然如此,兒臣無話可說。”皇甫武賁灑然轉身,朝殿外走去,猶如當年剛十四歲便被逼出皇宮時那般,不恨不怨,好似認命。
皇帝看著這個生平最虧欠的兒子的背影,覺得這輩子虧欠他的又多了幾分。
帝王家事,社稷為重,何談情分?遍閱歷史,為了皇位死的皇子皇孫還少麼?武賁就這麼置身邊境軍伍,不失為明哲保身之選。武賁性情耿直,不喜廟堂勾心鬥角,活得簡簡單單,也算好事。
“文愷,你還有事麼?一直以來,朕都將你視為臂膀,帝國向來長子為尊,到了你這裡,朕壞了規矩。可朕覺得,太子帝位,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