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部分(第1/4 頁)
孔子正在開講,自然不能打擾。
於是乎,董仲舒便找到了孟子,相告此事。
孟子眉頭一皺,便將此事與崔思琪商議一番,在崔思琪面前細細一說。
可是,崔思琪在聽孟子說話之時,一雙鳳目,卻筆直看向了董仲舒,她眼中光芒閃爍,眉頭微皺,一瞬間似乎是感悟到了什麼,立即掐指一算,等到掐算完畢之後,再去看向這個董仲舒,崔思琪臉上神色,已經變得有所不同。
這董仲舒,身材偉岸,相貌堂堂,帶著儒門玉冠,身穿儒門長袍,臉上三髯長鬚
“師妹,可是算到了什麼?”
孟子神色詫異,問了一句,見崔思琪並未多說,立時掐指一算,卻算到一團迷霧,只是隱隱約約覺得,儒門的未來,與這個董仲舒,有著極大的關聯。
可惜,孟子的修為,終究是比不得崔思琪。
崔思琪不僅僅是孔宣門下弟子,是儒門聖賢之一,得了孔宣的儒門真傳,她更在柳毅門下聽道,同時也得到了玄天宗劍道妙訣的傳授,身兼兩家之所長,自然而然,比起孟子學得駁雜,在劍道一途的實力,也比孟子來得高深。
“哦?”
孟子眉頭一皺,問道:“大興還是大衰?”
“等到了那一日,師兄自然知曉。”
崔思琪卻不多說,將目光再度放到了董仲舒身上,問道:“那《春秋繁露》,可是你所做?其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三綱五常之論,可是你提出來的?”
董仲舒說道:“啟稟上師,綱常之論,祖師早有論斷,弟子不過是引申一番而已。”
他說的意思就是,綱常倫理本來源自於孔子的言語,他不過是發揚光大而已。
崔思琪並未繼續追問,伸手一招,董仲舒手中持著的書信,就已經飛到了她手中。
她並未開啟信箋,只將神念一探,就明白了其中之事,言道:“你與那送信之人說,此事我儒門知曉了。”
“弟子遵令。”
董仲舒手持信箋,告退而去。
待到他去遠了,孟子才問:“師妹,我儒門到底是大興還是大衰?”
崔思琪說道:“師兄你真想知道?”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孟子搖頭晃腦,又說道:“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你既然如此執著,我與你說,也是無妨。”
崔思琪皺了皺眉頭,神色裡有幾分無奈,沉默了許久,才道出了一句話語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大尊有言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如此八個字,從崔思琪口中說出,聽在孟子耳中,宛若是如雷貫耳,他整個人三魂七魄都被驚得顫抖不已。|頂|點| 。'2''3'''''。o
當初鴻鈞道祖在紫霄宮當中傳道之時,就曾經說過,這天地之間有三千大道八百旁門,如今發展了數個量劫,許多億年世間,道統駁雜不知有多少,何止三千八百之數。所謂三千八百,不過是一個概數而已,只不過是對應著這天地之間,共有三千八百人可以成為道人,卻並非指的是三千八百種道統傳承。
道可道,非常道。
單論佛門一脈,就有大乘佛教,中乘佛教,小乘佛教之分別,其中又分作密宗,顯宗,法華宗等等諸多道統,其下再細細去區分,不知又有多少道統,林林總總算起來,可知數百之多?
世間三百六十行,販夫走卒之類,皆有師徒傳承,也算是道。
甚至雞鳴狗盜之輩,也有偷道之法秘傳,也算是道
真算起來,流傳於天地之間的道統,何止百家。
普天之下的門派,何止上萬!
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非僅僅是罷黜了一百種道統而已,而是要罷黜出了儒家之外,百千種道統,唯獨只尊儒家一脈!
這種論調,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孟子身為孔宣門下親傳弟子,可算是孔宣在世間輪迴一量劫,重臨天地之後,收納的開山大弟子,他自然是師承淵源,見多識廣,在聽到這八個字的第一瞬間,就想到了三個人。
柳毅,鎮元子,血海冥河!
他想到的,是這三位道君。
若要罷黜百家,那麼玄天宗一脈,萬壽山一脈,血海一脈,豈非都要被罷黜了。
區區儒門一脈,最多也就是祖師爺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