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號令、軍紀
16K小說網 更新時間:2009…3…15 19:07:58 本章字數:4848
第二天一早,天剛矇矇亮的時候,張大三睡得正香,忽聽外面尖厲的喇叭聲音,然後聽到家丁們的聲音在外面大吼:“起來了,起來了,一幫都起來了。”
接著聽到一陣亂糟糟的聲音,接著一片哭叫聲,那是幾個家丁們衝進營房內,手提軍棍,對手忙腳亂的旗軍們就是一陣好打。
小旗周大金一個激靈起來,對一屋的旗軍們喊道:“快起來,快起床,不然等下大家就要捱打了。”
眾人手忙腳亂,忙紛紛起來,然後收床疊被,在周大金的帶領下,依次到營房外洗盥。
營房外有一條石砌的大水溝,溝旁是一排木架子,供各人擺放臉盤等。離木架不遠處有一架手壓機井,正在一個旗軍的按壓下,正嘩嘩地,源源不斷地出水。
張大三知道那叫什麼黃來福手壓機井,聽說是千戶大人發明的,不需要從井裡打水,只要自己按著鐵柄,按壓幾下,那水就會自己冒出來,真是神奇。眼下這黃來福手壓機井已經在堡內堡外開花了,聽說很多五寨堡外民堡都有購買安裝黃大人的手壓機井,連自己村的老村長,聽說都在準備安裝這種手壓機井。
這時候水溝旁已是擠滿了人,整個百戶的軍士們都在這邊洗臉,大家接到水後,或是將臉盤放到木架上洗臉,或是亂轟轟地將臉盤放到各處高處石頭上,亂擠到水溝旁洗臉。張大三來不及對千戶大人表示自己的佩服之意,就隨著旗中各人排隊到手壓機井旁領水。
晉北的水一向寶貴,各個旗軍在家時,用水時,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眼下各處乾旱,很多多年的老井都乾涸了,這用水就更困難了。一般來說。一些家裡條件好的人才有水窖,這水窖的水,平時是輕易不會動用的。
平時各人在家時,洗臉洗澡是很難得的,如果有洗臉地話,一臉盤的水都要一家人一起用。大人洗完後。才能輪到小孩洗。小孩洗完臉後,大人洗腳,大人洗腳完又小孩洗腳,一直洗到那水實在不能再用了,才依依不捨地倒了。
此時各個旗軍們依次領到一臉盤清澈的水,都有些不捨得拿來洗臉,各人都有一種想法,如果這盤水拿回家,就好了。不過此時各處有家丁們在怒吼。催促大家動作快點,各人不敢多想,忙將雪白的面巾放入臉盤中,洗起臉來。
洗盥了一番後,各個旗軍又是依小旗的佇列,排隊到自己百戶所在的餐廳裡去吃早飯。早上是大個地饅頭,還有肉包子,再配有豆花,讓每個人又是吃個飽。
各旗軍吃得心滿意足後,各人回屋取是百分之百的文盲。而且老兵不多,大部分是新兵們,要讓他們熟知前後左右,辨認各種複雜地旗幟號令,背讀各種繁多的軍紀營規,是很不容易的。
不過這第一階段卻是非常重要,關係著以後軍隊的強弱,號令的統一。依戚繼光的練兵方法,他就非常重視旗幟號令訓練,他認為“號令、旗鼓皆治軍之要。古今名將用兵,未有無節制號令,不用金鼓旗幡而浪戰百勝者。”
為此,他制定了眾多的行軍、作戰、宿營等各種號令。要求士兵務要記熟。不識字者就聽隊裡識字地人教誦解說,到了操練對敵時,決對是字字依行。平時戚繼光就經常抽背兵士,有一條記不住地,就要打一板子。如果各兵有犯小過該責打地,能背一條者免打一板。
如此反覆練習。最後在實際地作戰中,各官兵真正做到共作一個眼,共作一個耳,耳只聽金鼓之聲,目只看旗幟之色,夜看高招雙燈。
若旗幟金鼓不動,就是主將口說要如何,也不許依從,就是天神來口說要如何。也不許依從,只是一味看旗鼓號令。如擂鼓該進,就是前面有水有火,若擂鼓不住,便往水裡火裡也要前去,如鳴金該退,就是前面有金山銀山,若金鳴不止,也要依令退回。只有這樣,才能強弱同奮。萬人一心,攻堅摧強,無往不勝。
戚家軍成軍後所向披靡,打遍天下無敵手,也是和旗幟鮮明,號令統一分不開的。對於這個一代明將的做法。黃來福自然是依樣而行。
在戚繼光治軍之前,大明的各種旗幟方位是用東南西北來表明。但此時的軍隊大多是文盲,不辯東西,誰知道東南西北方位是什麼?戚繼光治軍後,就改用了更為實際地前後左右揚旗法,具體是:
當黃旗揚起時,就是中,列隊的各人都要往中間看。在作戰時。若舉黃旗。就是中軍欲變動,各隊都要靜聽號令施行。
當紅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