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3/4 頁)
正部。
最後他吩咐陳為水軍主帥,領明水軍五千人,並朝水軍三道統制使李舜臣,領朝水軍一萬餘人,各色戰艦數百艘,除了封鎖海岸外,還要配合劉從海路攻擊順天城。
黃來福指揮若定,氣定神閒,各道命令一一道來,由不得各人不折服,劉與陳二人雖有些不服氣,也不得不承認黃來福佈置無懈可擊,就是總督邢也是暗暗點頭,不過他心喜大明多了一員名將的同時,又想想現在黃來福還未到而立之年,就身居如此高位,將來會不會尾大不掉?內心中起了一些的憂慮。
最後黃來福厲聲道:“進軍之日,各將務得全力以戰,有畏縮不前者,定斬不饒!”
各將都是轟然聽命,一片衣甲之聲!
在大明充足的國力下,眼下軍中糧草軍械都是無憂,三日後,萬曆二十六年九月初十日這天,大明與朝鮮十萬聯軍,在當地百姓傾城相送下,浩浩蕩蕩出了慶州,之後兵分三路,以海陸兩地,直接殺向三座預定的倭城。
其兵甲之盛,聲勢之大,令倭人聞之喪膽!
正文 第240章 大捷
16K小說網 更新時間:2009…11…23 0:40:49 本章字數:4525
歷二十六年九月十一日。
黃來福與麻貴首先領著東路軍三萬餘人,到達了西生浦倭城下,這裡盤旋著日軍的加藤清正部。見明朝大軍浩浩蕩蕩而來,加藤清正是膽戰心寒,只是緊閉城門不出。
黃來福並不領軍攻擊,只是將城圍團團圍困,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只是做些小規模的出擊。餘者的兩路軍馬同樣是依黃來福佈置,在泗川城下,在順天城下,都是團團將倭城圍住,圍而不打,意圖困死城內的日軍。
如此下去,戰爭形勢可說是對日軍大大不利!他們盤踞幾處孤點,互相不能支援。而且此時大明水師總兵陳率領大明與朝鮮的水軍,進入對馬海峽,在朝鮮沿海巡航著,只要有日軍的補給船上來,便上前圍攻,史載日軍水師“及見舟師,懼不敢往來海中”,很快,在朝日軍的後勤補給成了最大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朝日軍不由軍心大亂,他們己經快要彈盡糧絕了,而且他們嘗試出城攻擊明軍,卻是被嚴陣以待的明軍打得慘敗,各自丟下幾百具屍體狼狽逃回城內,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全線撤退崩潰己成必然。
其實與以前的島山倭城一樣,泗川倭城與順天倭城都是牢固無比,特別是小西行長盤據的順天倭城,可說是標準的一座石垣城,三面環海,只有西面連線陸地。幾年的心血下,其石牆沿丘陵修築,內築三層天守閣,真是堅固無比,易守難攻。與加藤清正建的島山城和西生浦城一樣,堪稱建築的傑作,不過明軍圍而不攻,再堅固的城池也成為擺設。
歷史上明軍全線反擊,再次攻擊這些城池時,都是傷亡慘重,特別是中路軍的董一元部,在攻打晉州與泗川時,由於火藥爆炸,將士們恐慌撤退時被日軍追擊,死傷近萬人,傷亡數差點超過了歷史上的蔚山之戰,不過由於眼下黃來福採用了圍而不戰的策略,所以避免了這些傷亡,而且對日軍形成了更大地壓力。
海運被掐,沒有了後勤補給,三座主要倭城內的日軍都是彈盡援絕!在朝日軍原定於十一月初五日全線撤軍,不過眼下己經是絲毫堅持不下去了,特別是此時豐臣秀吉的死訊早己在軍內傳開,不論是日軍中的高階將領還是普通士兵,都沒有絲毫的戰心,只想逃離朝鮮這個可怕之地。
十一月初二日,首先地,盤據在西生浦倭城的加藤清正率先棄城而逃,黃來福令麻貴追擊,在日軍潰退途中斬敵二千餘級,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西生浦倭城。
加藤清正剛逃到釜山時,黃來福又率大軍追到,又被斬殺數千級,最後他與餘部日軍狼狽浮海而逃時,又遭到陳率領的大明與朝鮮水師攔截,傷亡慘重,加藤清正逃到日本時,只剩約一小半的兵力。
隨後是駐順天城地小西行長部第二軍逃跑。準備與泗川城地島津部第五軍一起。到巨濟島集結。然後候船回國。不過海路卻是被明朝水軍封鎖。逃跑不得。
小西行長大急。派人到泗川求援。駐紮在泗川地第五軍島津義弘為小西行長好友。當即率本部人馬。並聯合固城地立花宗茂。南海島地宗義智。率戰艦五百餘艘。一齊撲向順天城。
黃來福早知歷史。當下令陳率水師在露梁海上埋伏。而在這之前。副將鄧子龍己被黃來福招去議事。所以露梁海戰。以明軍水師總兵陳與朝鮮水軍將領李舜臣指揮為主。李舜臣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