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3/4 頁)
並得到賞賜。
“唉,唐人”
想起大明己經出兵,小西行長內心中就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中原國家,千百年來,對他們這些島民的心理壓迫力太大了,就算日本取得了一時的勝利,以後呢,能打贏嗎?沒人敢保證。
真是一場豪賭啊,這場戰爭。
現在小西行長最擔憂地是,由於援軍被朝鮮水軍阻隔,現在平壤城內可說是兵疲糧少,如果大明來攻,後果不堪設想。小西行長迫切地希望與大明議和,這樣,有了喘息地機會,又可得到大同江以南的慶尚,全羅,忠清,京畿等道,然後伺機而動,隨時可攻入朝鮮北方及大唐之地。
正在他想得出神地時候,忽然,城牆上傳來驚叫聲:“使者回來了”
正文 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
16K小說網 更新時間:2009…7…20 0:00:06 本章字數:3832
由於這次的意外之事,明軍用計己經失敗,剩下的,唯有強攻了。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李如松、黃來福等人離開肅寧館,率著數萬大軍抵達平壤城外。
從平壤城頭看下去,大軍黑壓壓的一片,刀槍如林,殺氣如虹。看得城頭的小西行長等日軍兵將吃驚不己,暗懾於明軍的軍容之盛。
寒風仍是刻骨,飄著一些雪花,在大軍的前面,一面“李”字大旗下,李如松只是策馬望著眼前的平壤城,不知道在沉思些什麼,特別是他的目光不時掃過平壤城北的牡丹峰。寒風掠過他沉穩的臉容,李如松仍是一動不動。
他身旁密密麻麻的滿是黃來福、李如柏、李如梅、吳惟忠、楊元、張世爵、查大受、祖承訓等披甲諸將,一時傑俊齊集。
望著身前身後的大軍,李如梅豪情滿腔,對李如松道:“提督大人,此刻我天兵威壓平壤,此城勢在必得!”
李如松對幾個弟弟管教甚嚴,平時在軍中,都是以軍職相稱。
聽了李如梅的話,各將也都是豪氣勃發,紛紛附合。只有黃來福凝視著平壤城頭,回憶著歷史上平壤之戰的細節。
李如松神情不變,只是微微點頭,道:“倭人也是勁敵,我等不可掉以輕心。”
諸將都是應是。
而在平壤城頭上,小西行長也是神情凝重地對身旁的大村純忠。遠藤又次郎。如藤安等日軍將領道:“唐人來者不善,諸君需有必死之志。”
大村純忠,遠藤有次郎,如藤安等人臉色蒼白地點了點頭。在七月時,他們輕易地擊敗祖承訓的數千明軍,便以為唐人不過如此,此時見了真正地明軍精銳,才知道以前自己錯得厲害。
察看過平壤城地情況後,李如松令大軍紮下營盤,然後招集諸將議事。
說實在。黃來福對於攻打堅城,還是有些心理陰影的,寧夏之戰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在寧夏城下。自己的精兵對堅城無能為力,徒勞死傷。這次自己的軍隊,不知又會陣亡多少。
不過和黃來福不同,五寨堡軍隊從軍官到士兵,倒是人人踴躍,一邊紮營,一邊都在談論著攻城後。自己可以斬首多少,特別是楊小驢,更是興奮地搽著手。
應李如松之令,黃來福帶著楊小驢,還有幾個家丁們。來到李如松的帥帳中。帥帳戒備森嚴,到處是巡防計程車兵們,不時傳出刁斗報時的聲音。
來到轅門外,楊小驢等人在外相候,黃來福進入帥帳中。寬大的帥帳內,諸將早己是濟濟一堂,個個身上披著厚重的甲冑,一片鐵光之色。見黃來福進來,各色人等地眼光都向他投來。
見黃來福進來,李如松對他微微地點了點頭。眼光掃過案桌旁的銅刻漏。李如松雖然賞識黃來福。不過他治軍極嚴,在傳下命令後。各將若沒在規定的時間內前來報道,就要受到責罰。好在黃來福準時到了。
諸將到齊,便開始議事,一張巨大的案桌之上,鋪著一張平壤城地地圖,這是朝鮮國方面提供的。除此之外,還有李如松自制的一張地圖,上用紅黑兩色繪製,敵我情況一目瞭然。這張地圖,以探馬每個時辰回報的情況修正。
根據朝方提供的情報,還有自己探馬回報。平壤城易守難攻,東面有大同江,並有大同、長慶二門。南面有蘆門、含毯二門。西北面臨山,又有普通、七星二門。北面有密臺門,不遠處還有高聳的牡丹峰,地形險要。
在日軍的佈置中,約有兩萬人駐守平壤城,城地四周還修有大批的土堡,形成外圍。城北邊的牡丹峰上,由於地勢險峻,估計駐有日軍兩千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