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4 頁)
我弟弟還在讀高中,成績不好,整天逃學上網咖,還打架,三天兩頭就要賠錢。幸好我現在能掙錢,要不然家裡過不下去啊。”
這種家庭環境,居然還能供盧芝蘭上大學,可真是了不起。難怪盧芝蘭這麼死要錢呢,黃文斌頓時理解了。
“那就等於說你一個人的錢,要養一大家子?”黃文斌問。
“是啊,我父母原來是種菜的,收入還可以。但是這幾年身體越來越壞了,腰肌勞損,高血壓,整天吃藥,還不能勞累,只能靠我姐姐種地,她又不會,什麼都要從頭學,一個月收入幾百塊,又要給父母治病又要照顧哥哥又要給弟弟賠錢,我不寄錢能怎麼辦呢?”盧芝蘭說。
盧芝蘭越說越慘,可是黃文斌越聽越是半信半疑。農民家種菜戶出來的孩子,居然不會種地還要父母病了以後現學,這什麼奇葩設定嘛。
“既然是這樣,你就應該做個完整的計劃啊。”黃文斌說,“要不然,你辛辛苦苦的賣這個做服務業,賺了錢全給家裡用了。一旦發生什麼意外,你這邊沒收入,家裡人又養懶了沒工作能力,不是比現在更糟?”
“那還能怎麼辦?”盧芝蘭反問。
“丁小姐是最近才照顧你的吧?沒照顧你之前,你肯定沒有現在這麼高的收入,沒有匯那麼多錢回去,家裡不是照樣撐過來了。現在你一下子搞那麼多錢,家裡窮那麼久,肯定會大手大腳的,養成了浪費習慣就不好了。先不說別的,就說你弟弟,以前家裡窮,闖禍的時候怎麼也有些顧忌。現在家裡有錢了,說不定會越鬧越大,一不小心出了人命案子什麼的,不是反而害了他?”黃文斌開啟忽悠功能。
“家裡全力供養我讀書,我現在能賺錢了,總不能不養家啊。”盧芝蘭說。
“養當然要養,誰說不養了。”黃文斌說,“我的意思是說,你不要給那麼多,每個月給三四千,夠用就行。其他的錢自己放起來,用來理財投資。”
“理財投資?”盧芝蘭問。
“是啊,你的錢放在銀行裡面是有利息的吧?活期利息低,死期利息高。要是拿去買國債,利息就更高了。這就叫做理財投資。”黃文斌說,“社會上跟別人借錢,月息很容易就到1%了,也就是說你有十萬,拿出去投資,一年就能賺一萬二!比如說你現在一個月賺三萬,給家裡匯兩萬,一年下來也就存十萬塊錢。十年才一百萬,夠幹什麼?”
“一百萬我覺得不少了。”盧芝蘭說。
“少得很,拿去買房也只能買個兩套,你家裡這麼多人呢。”黃文斌一時忘記現在房價還沒那麼高。
“在鄉下建房哪裡用得著一百萬啊,三四十萬就能起四五層一大棟樓了。”盧芝蘭說,“我家有兩塊宅基地呢,以後我弟弟成年,還可以再分一塊。”
“你父母都有病在身,哥哥腦子又不好,在鄉下待著,醫療條件那麼差,你能忍心嗎?”黃文斌說,“你在城裡住慣了,再回鄉下去,生活條件一下子倒退十幾年,能忍受的了嗎?”
“不是倒退十幾年啊。”盧芝蘭若有所思,“是幾十年。我們鄉下真是很窮的,沒有自來水,電壓不穩,經常燒電器。很多人買了電視冰箱都不敢用,白白放著只能看個外殼。”
“是啊,所以你應該把家人都接到城裡來。”黃文斌說。
“哥你願意連我家裡人一起照顧嗎?”盧芝蘭亮著一雙星星眼問。
當然是不是了,我只是想要忽悠你而已,黃文斌嘴裡當然不會這麼說,“用不著我,只要合理安排,你自己就有能力照顧家裡人。按照我剛才說的,投資獲得利潤算月息1%,你現在每月三萬,一年存下二十萬不困難吧?二十萬的1%,那就是兩千塊錢,一年就是兩萬四,你把這兩萬四給家裡,應該都差不多了吧。到了第二年,你又有二十萬,每年的收入變成四萬八,再把這些錢給家裡,已經很不錯了吧?第三年就是七萬二,第四年就是快十萬了。到了第八年,你根本用不著我,自己就能賺二十萬一年了。我這還沒把利息收入再投入那些錢算進去呢。”
“高利貸啊?我沒法子幹這個的啊。”盧芝蘭說。
“誰叫你幹高利貸了。”黃文斌說,“月息1%怎麼能算高利貸,再說別人能用這個利率來借錢,肯定是因為他們做的生意比這利潤更高。”
“那我應該去做生意?要怎麼做啊?”盧芝蘭還是不懂。
“這個多的是,比如我和丁小姐合夥開包子鋪,原來投入六十萬,現在你看都賺多少了,都恩那個在市中心最高檔的購物中心開分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