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4/4 頁)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
無情交給他的不是“平亂玦”。
——而是“必反令”。
“平亂玦”是什麼?
平亂玦就是當今天子因感念“四大名捕”曾有救駕之功而相賜的信物。
這“信物”若在,等同,“軍令如山”,持“信物”者如遇非常情勢,上對朝中大臣,外對鎮邊大將,乃至下對平民百姓、亂賊草寇,均可先斬後奏,誅殺後報——甚至可以自行處決,不必上報,至於地方官員、朝廷大員,見此“信物”都得要通力支援、鼎力襄助,否則,必追究刑責。
此所以“四大名捕”並非普通的捕頭,皂快之故。
他們擁有殺生大權,甚至排程軍隊的權令,是以朝中奸佞,宮中宵小,江湖惡霸,鄉曲流氓,無不對他們聞風色變,不敢造次。
當然,這等“信物”若是落在歹人手上,只怕禍害大矣。——像蔡京、王黼、朱勔、梁師成這些人,便是有著大同小異的生殺大權,他們藉此結黨蚩國、橫肆鄉市,欺壓良善,魚肉百姓,使國祚為之動搖,禍亡無日矣。
幸好,“平亂玦”還是落在“四大名捕”的手上。
無情當然不會把“平亂玦”胡亂交到青月公子的手上。
他交的是“必反令”。
“必反令”是什麼?
“必反令”其實也是一種“信物”。
——不過,這“信物”的意義,可跟“平亂塊”大大的不同。
“平亂玦”代表了“四大名捕”特殊的權力,“必反令”則是一個暗號:
如果說“平亂玦”是“見玦”如見“皇命”,“必反令”則是見“令”形同持令者乃“造反者”。
這“信物”所附帶的“暗號”,當然只有諸葛先生和四大名捕這一派系內人馬得悉,帝人當然不知道。
也就是說,誰擘著這“物”在手,等於是說明了:要提防這個人;這人是“反賊”,或者可以說:這是敵人,不是朋友。甚至也附帶了一個延伸的意思:主人已在險境之中。
是以,白可兒與陳日月一見此“令”,馬上就明白過來了。
何況,無情一早已先用笛聲通知了他們,情況有變,速來會集。
所以,他們的態度,馬上轉變為畢恭畢敬。
——只有恭敬從命的態度,敵人才不生疑,何況,公子正在危境中!
這點是青月公子斷斷沒想到的。
他手上持的“信物”,的確是“信物”,但決非他所想像中的“信物”。
也就是說,就算他那時起了殺意,要立誅陳日月和白可兒,只怕,也得大費周章,因為,兩少俠初見他,只是提防,見令之後,已是高度戒備。
——只要青月公子一下手,他們也立即動手。
這就是無情託青月公子“出示”的信物所帶來的意思。
不過,青月公子並沒有出手。
——只要林傲一一下毒手,陳日月和白可兒便會發出一種特殊的呼嘯,嘯聲似猿似梟,只要能傳達到無情耳中,便形同通知了形勢險峻惡劣,而且,已動手了。
但無情一直沒有收到這呼嘯。
——儘管他在洞穴通道里屢遇險境,但他一直都有留心聆聽。
顯然,林傲一併沒有立下殺手。
所以,白可兒與陳日月也並沒有反擊。
他們反而是跟蹤青月公子下通道——像林傲一這種人,無論是誰,貼得他太近都一定會遭殃,不過兩小卻不是貼近他跟著走,而是靠無情一路留下的訊號。
其實,無情在一路上走過之處都留下了暗記,只不過,除了受過“自在門”的訓練之外,誰也看不出來而已。就算是受過諸葛先生一門的調訓,但在這昏暗的洞穴裡,佈下若斷若續又不讓別人發現的暗記,的確也不容易辦到。
不過,到了後頭,卻是十分容易分辨出來了。
因為那時無情已跟青月公子分道揚鑣,無情已堂而皇之使用林傲一著他使用的“青青子衿”——他只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