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金內府”。
室內擺設古拙撲素,石桌椅凳數個,一名瘦瞿老者如石尊般佇立,白髮長鬚,一身儒服紋風不動。
對面石壁上供著一把寶劍,劍鞘上刻有奇形怪狀圖形,泛著熾熾白光。
張心寶恭敬的放輕腳步,停在老者身後。
“天絕老人”司馬不仇與張心寶兩人靜靜站立,如入空寂,渾然忘我,身軀如融於虛空一般。
約有半個時辰,只見“天絕老人”白鬍冉冉飄升,片刻驟然如瀑灑落。
“天絕老人”司馬不仇緩緩轉身,對著張心寶感嘆一聲,說道:
“我敗了!張教主曠世神功,陰陽兩道罡氣已能融合一體,連面板都沒有氣息,如入浩瀚宇宙,已超越當代武學極限,老夫自嘆不如!
沒想到此柄漢高祖劉邦遺留的“靈金寶劍”,劍鞘上被神仙張良刻上“阿彌金剛神功”,我滯留於此鑽研了三十年,近日稍有領悟,還是不敵張教主,實在汗顏。”
張心寶非常驚訝,一個人追求武學,竟為一柄劍鞘困守三十年,不入道也難。乃正色說道:
“老前輩客氣!為武學而忘身軀,晚輩拜服。“靈金寶劍”劍鞘上張良老前輩留下的六字神咒封印,可否說出來,晚輩也來參研參研。”
“天絕老人”司馬不仇微笑道:
“老夫用盡了種種心思,要喚出神劍劍魂,都無法成功,或燒或磨或刮,也無法除去這六字封印神咒,咒曰“嗡嘛呢叭彌哞”。”
張心寶一聽愕然,喃喃道:
“六字大明咒!這怎麼可能?“六字大明咒”怎麼可能在此出現?老前輩,不可能吧!”
“天絕老人”司馬不仇聽了張心寶之說,驚喜萬分,急道:
“好!不愧“神鑑奇俠”!張教主博古通今,連這六個字都知道叫“六字大明咒”,如何解釋?能否告知老夫!”
張心寶默然忖道:
“六字大明咒是佛教顯密皆通的神咒,乃觀世音菩薩從悲心湧現出的長咒,曰“大悲咒”,共八十四句。此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彌哞”是短咒,又稱“降魔咒”,當然封得住此寶劍。
六字大明咒在密宗無人不知,本尊是“四臂觀音”,可以封性六道輸回,轉入菩薩道。
但佛教是東漢未年太學士察到西域迎佛教聖人才東傳中國的,是二百多年以後之事,我要如何回答天絕老人?”
“天絕老人”司馬不仇見張心寶默然不語,以為他不肯相告,慨然一嘆,說道:
“張教主!別為難,老夫不會勉強於你,我將持此寶劍與你爭鋒,你拒絕那是當然。”
張心寶靈機一動,微笑說道:
“老前輩!您誤會了!晚輩正在思索如何簡單扼要的告訴您呀!”
“天絕老人”司馬不仇歉然說道:
“對不起!老夫慚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沒有關係,我們有的是時間!”
張心寶微笑說道:“遠古有位聖人,是不生不滅的大羅金仙,傳授“耳根能聞性空金剛三昧法”,簡稱“圓通觀音法”,從我們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耳根入門,修持不懈,必可成就。為了紀念這位師父,稱他為“觀世音菩薩”。”
“天絕老人”司馬不仇愣了一下,驚歎道:
“張教主!好新鮮的辭,“不生不滅”,字句簡單,意義卻深遠,我輩練武之人確實要“眼”觀四方,“耳”聽八方,百丈之內針葉落地清晰可聞,再來呢?”
張心寶微笑續道:
“這個大慈大悲的“觀世音”武功超凡入聖;心存大慈大悲,循聲救苦救難,度化無量無這眾生,傳下很多法門,其中有“心經”、“大悲長咒”及“大悲短咒”-即“降魔咒”,也就是“六字大明咒”,曰“嗡嘛呢叭彌哞”。這些咒是不可解釋的。”
“天絕老人”司馬不仇若有所悟,道:
“張教主!難怪老夫參透“阿彌金剛神功”,才練至第三層,為了不可解的咒語卻耽誤了十多年,所謂學無老少,達者為師!如何才能釋出“靈金寶劍”的劍魂呢?請問張教主以何為師?從那“根”入門才有今日成就?”
張心寶正色道: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靜其意”是諸佛大法。我乃以“自靜其意”為師,因有“千年陰陽雙修大法”因緣,是從下體“恥根”入門。
老前輩!我們見面是為有緣,我背誦“心經”與您參研,順便告訴您如何啟開,“靈金寶劍”劍魂,請附耳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