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只聽她習慣性地叨叨:“你可知道剛剛那小娘子是誰?那是大夫人的孃家侄女,也是李家世代姻親。”
“什麼是世代姻親?”韶華端起茶杯,仰頭就喝,險些燙著嘴,嚇得崔媽媽大眼瞪小眼奪過她的杯子,連忙讓人換上一杯納涼的桂花水。
“五娘子,您真的好好長長記性了,您這樣子讓人怎麼放心讓你嫁過去。”崔媽媽憂心忡忡地說。
韶華剛含了半口桂花水,又再次被崔媽媽的話給噎到,忍了好一陣子,才沒嗆出來,一張小臉漲得通紅。崔媽媽見狀,真恨不得韶華還是不說不笑的模樣,至少不會讓她這麼一驚一乍地提心吊膽。
“崔媽媽,不不礙事,你先把話說完。”怎麼又是輪到她嫁人了,她現在才十三歲不是嗎,剛剛要說親的可是綰華和燕綏二人,與她何干了?
她一邊給韶華順氣,一邊無奈嘆道:“咱們李家的根是在山西,是當地出了名的晉商,與劉家也是世代姻親。據說祖上兩家曾結伴西行,半路遇了賊人,歷經生死才活了下來。所以兩姓家主就因此互定了姻親,至今都第六代了,第五代便是大夫人和大老爺。”看著韶華不可思議地愣大了眼睛,崔媽媽沒好氣地斜了她一眼,“您剛剛也真是的,說什麼自己選夫,這年頭可不比開國之初,縭紜夫人也是傳說中的人兒,那是我們能比的。”
雖說縭紜夫人是中原人,但有傳聞她是死於川北,所以現今川北還有個地方叫雲墓,據說是縭紜夫人的墓冢。
但不管如何,這都是先祖的人物,當今時下,確實再難尋到縭紜夫人那般英勇果敢的女子。
“那、與我何干?”韶華端起杯子,抿了一口,崔媽媽非等到她嚥下那口水才開聲。“這姻親關係並非全部要李家娘子嫁到劉家,或者劉家娘子嫁來李家。通常是族裡各自挑了人,聽說當年李家準備讓二老爺娶劉家娘子的,不知怎麼的,就成了大老爺了。”
說到這點,崔媽媽也有些埋怨,李家當初來凌家提親時,雖沒說過是為哪個郎君說親。可大家心知肚明,李勳卓是李家挑中的姻親人選,那自然是替長子李良勳來說,豈料臨到定親卻換了個人。凌老太爺倒無所謂,但是淩氏心中甚為不滿,長媳跟二媳區別還是挺大的。況且二子李勳卓僅有舉人身份,又不從仕,使得淩氏無端矮了劉氏一截,更不說後來的子女經。
韶華咬了咬唇,覺得心裡堵得慌,“崔媽媽,你又扯遠了。”
崔媽媽一拍腦袋,連聲道歉,“這話不算多,不得不先說。就因為這兩年李家在京裡做得不錯,是以劉家人也開始對京中蠢蠢欲動,特別是大郎中了狀元以後,劉家也念心著也要出個一甲進士。先前我聽大夫人說過劉家有個郎君要秋闈,想提前來京裡讀書,這秋闈都是按戶籍地考,劉家郎君無端端地跑來京城,那心思還能不知道?”眼瞅了韶華一下,壓了聲調道:“這劉家郎君想來便是這一代的姻親人選,咱李家就五娘子你們姐妹三人,您覺得能落了旁去?”
韶華險些沒讓崔媽媽的七彎八繞給兜暈了,自行理清思緒後,道:“劉家哥哥想必是與三姐姐一般年紀,豈不正好。”
“我的傻娘子欸,劉家家底那般好,又有族裡給撐腰,若是能中個舉人進士,您將來也是官太太。”崔媽媽說著都覺得這樁婚事極好,“三娘子年紀雖近,但性子烈倔,不是一般郎君能受得住。再說二夫人心裡也有人選,這剩下便是您跟七娘子。便是您願意讓位,二夫人也怕不樂意給七娘子貼金?”
韶華聽了心裡更憋屈了,上輩子被人指婚,那叫做皇命不可違。現在好不容易逃過了這一劫,居然還要給她定親,還是世代姻親,那豈不是她這輩子就沒機會回川北了?
第六章 天倫之歡
韶華最後沒能成功小睡,就連午膳也潦草動了幾下筷子,便沒有食慾。不是因為崔媽媽阻攔,而是她心裡憋得慌。
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起死回生,還要被人隨意配婚,她心裡就憋屈。可這事情沒人提出個確切的結果,她也不好辯解,只能默默地裝聾作啞,當自己是個局外人。
自她來到李家以後,每天坐在窗前發呆就成了她必做的一件事。
以往因為她身子不爽,又不願開口說話,淩氏心疼她,放心不下小丫鬟伺候,所以讓自己身邊的崔媽媽跟來照顧韶華。如今韶華不但能下地走動,也願意開口說話,雖然性子還是有些彆扭,但始終比之前的情況好多了。待中午用膳後,崔媽媽便跟韶華告假,要出去一趟,臨走還要去熹園請安,所以伺候完韶華用飯後,崔媽媽便急匆匆離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