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李良勳真的會跑去泰和園。雖說他也知道妻子護著孃家,可先有李老夫人把關,現在又有淩氏掌權,劉氏再怎麼貼,也貼不了多少。可沒想到劉氏居然會答應給燕綏添妝,還一給給那麼多,就算李家有座金山也早晚要被劉氏給搬空。
劉李兩家的交情原算不上差,畢竟那麼多年的姻親,也確實相扶相持。可是劉氏這般行為,分明就是直把兩家的關係逼上刀鋒。
最後無奈,劉氏惹下的麻煩只好李斯晉夫婦出面解決,先去泰和園給李閣老請罪。李閣老卻道這件事,他不插手,讓兩房自己解決。李斯晉夫婦這才急急忙忙又趕到熹園,把李勳卓夫妻倆請上座,原原本本地把事情說了一遍。淩氏一聽劉氏被丈夫臭罵,心中怨氣頓時就散了一半,又被辛子萱幾句哄得心頭舒坦。只是聽到劉氏竟然誇下海口,要拿五萬兩給燕綏添妝,她頓時冷笑起來。
“真是好大的口氣!”綰華聽了,頓時怒不可遏。
“阿孃,那你們答應了嗎?”韶華也被嚇了一跳,這數字可不是隨便開口就有的,他們就是省吃儉用,那還得賠貼多少進去。最重要的是,這添出去,誰來補上,燕綏是給劉氏當媳婦,總不能讓淩氏夫妻來給錢吧。
“哪能呢,這又不是長孫媳,大夫人進門時都沒這麼奢侈過。”崔媽媽也極不屑地嗤了一聲。
真不知劉氏思想太單純,還是劉家心眼太狠,竟然敢慫恿劉氏誇下這海口。問題是劉氏已經許諾了,要是鬧不好,就不是能不能做親家的事,只怕要鬧上兩大家族的矛盾了。再想到,劉李兩家原就埋下了芥蒂,這回處理不好,只怕閭陽那邊要翻天了。
“就算我想答應,家裡一時也籌不出這麼多錢。”淩氏的脾氣火爆歸火爆,但是冷靜下來,比劉氏要理智很多。“給是不可能的,借到還可以考慮。”
李斯晉很主動地提出打欠條,等斯晏的親事解決後,這一筆賬該歸哪再歸哪。
事到如今,也不是說趕去閭陽說幾句就能解決的,好在劉家也沒讓他們現在上門提親去。
“借?上哪借這麼多。”綰華心裡有些憋屈,這要是都借給斯晏,那她到時出嫁拿什麼當嫁妝!“大哥哥不是高升了嘛,讓他們自己去想不就好。”
“翰林院是個清水衙門,能想什麼辦法?”除非讓李斯晉阻止所有人上街賣字畫去,韶華忍不住讓自己腦補的情形給逗笑了。
“你笑什麼,難道你有辦法?”綰華瞪了她一眼。
“沒啊,我能有什麼辦法。”韶華忍住笑,繼續腦補李斯晉那一張嚴肅的臉在街上叫喊,心裡可樂了。
淩氏嘆了口氣,“所以你爹爹不就急著出去了,不過要是年底江南那趟貨能走回來,也不是說籌不出來。只不過那本是給三娘備下的嫁妝。”淩氏看著綰華一臉不情願,心疼地將她摟進懷裡,“委屈三娘了,好在藩家怎麼也得到明年年底才能來回京,一切還來得及。”
綰華就算心不甘情不願,也沒法說什麼,只是心中把燕綏給怨上了。
“阿孃,咱們家只走南邊的嗎?”韶華知道李家名下除了幾處莊子出糧食,收點地租外,還有不少店鋪,掛在幾個管事名下。其中不少是走南邊的布料海貨,而其中李勳卓自己名下也掛了兩家。許多時候便是靠著南邊的貨,才賺了不少,否則真難以支撐劉氏母子這般揮霍。
“我聽說,川北一帶也常有人走貨,但因為離中原太遠,怕路遙物多,貨物容易丟失,所以才高價跟外番的商人買。一年不知要多出許多銀子,可還是總是不夠用,所以只能靠囤,可是有些東西不耐囤,很容易就壞掉。不過這都算好,畢竟現在天下太平,若萬一邊境起火,可就麻煩了。”韶華叨叨地念著,沒注意身後母子驚詫的表情。“其實,要能和川北那邊的商人搭上線,咱們把東西運到一半讓他們接過去,這樣又省事,又有得賺。特別是那些士兵,許多都是中原人,一去就是三五年,甚至更久,只怕半輩子都吃不上這邊的東西。據說,他們一封家書都要送上好幾年才到家,要是能和那邊搭上線,指不定還能幫他們捎個家屬什麼的。爹爹說了,民心定,天下定”
“誰與你說的這些?!”淩氏忽然厲聲道。
“外、祖父說的。”韶華一時說得太順,把以前的事都給漏出來。
看著淩氏好半天不說話,韶華心虛地不敢出聲,以為是被發現了什麼馬腳,緊張地不知如何是好。忽然聽到淩氏深深嘆了口氣,“爹爹還是在為我操心。”淩氏看著韶華一臉呆滯,笑道:“你外祖父許多年前就與我說過這事,沒想到他至今還念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