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哽咽道。
綰華被嚇得莫名其妙,聽她哭腔,心裡也軟了,“說什麼傻話,七娘欺負你了?”韶華搖頭,“被先生罵了?”韶華依舊不吭聲,綰華有些不耐煩,“那你哭什麼?”
韶華抿唇,忍住眼淚,道不出心中難過。
她不知道要怎麼解釋,明明看著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姐在面前,可自己卻只能改口叫嫂嫂了。
第五十四章 長孫媳
在證實斯晏和燕綏的親事之後,韶華驚訝之餘,更多是欣喜。不過劉家似乎也才採取了迂迴的戰術,同樣要求斯晏明年春闈後再詳談具體事項。
直到再次和斯晏碰面,韶華才知道為何劉氏一直悶悶不樂。從斯晏削瘦的背影,濃重疲倦的黑眼圈來看,好似在生死關頭掙扎了一圈回來。見了人也不再和往日那般嬉皮笑臉,見了見禮,然後就作揖低頭說回屋子學習。韶華第一次聽到時,吃了一驚,這完全不像是斯晏的作風,就想柳百川說的,按斯晏平日的作為,秋闈能上榜完全是得益於祖上的才學。
不管如何,斯晏能收性學習,對於劉氏來說,也算是一種極大的安慰。
而更大的安慰是李斯晉被提進翰林院,成為一名從五品的院侍。按理說金榜一出,一甲三名都會收編入翰林院,狀元授從六品的修撰,而榜眼、探花則授爭氣正七品編修。但總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李斯晉不願進入清閒的翰林院,卻自請外放,而且還不是去富庶的江南,而是自願去梁平。雖道梁平也非窮鄉闢野,但距離京城遠不說,出入也不方便,只聽聞當地地產豐盛,但民風卻不開化,朝廷派了好幾任官員都無濟於事。
劉氏知道兒子剛剛娶親就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哭死不肯讓他離開,反倒是李閣老點頭默許。“梁平地廣人稀,鐵礦極好,但土著甚多,民風不開。先前好幾任官員都是衝著礦產而去,不是想撈一把,就是想回朝邀功,根本不顧及百姓意願,故以無法長久。你此番前去,須得做好吃苦的準備,切記要以民為本,以民為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便是最好了。”
“孫兒不怕苦,知民情,才能安君心。”李斯晉自幼跟著李閣老,對皇帝的想法也摸清一二,不外乎是川北狄戎和南方海賊。他一不懂行軍打仗,二不知海上風情,但退而求其次,中原幾處民風封閉,也讓皇帝甚為頭疼。正好趁梁平官員回京敘職,便自請外放,果然深得聖意。體諒他出生書香世家,梁平清苦,也沒對他下太大的要求。
“此去經久,須得自重。若是有難處,隨時都要來信。”李閣老對長孫還是心疼的。
但李斯晉到底沒有讓李閣老失望,一年整整的杳無音訊後。次年御史奉旨巡察,路經梁平,被當地熱情樸素的民情給嚇到了。更讓他吃驚的是李斯晉身形消瘦,面板黝黑,與當年金榜題名時的風華俊俏完全兩樣。御史本是閣老門生,抱了私心想替李斯晉爭取早日回京的機會,卻不想他竟然能和當地百姓融進一片。就連身為定西將軍長女的新婚妻子也想無事人般,一點看不出金枝玉葉嬌生慣養的模樣。
待御史回京,皇帝聽了大為嘉獎,直誇李閣老養了一個好兒孫。
如今李斯晉重回翰林院,身份自然不能與常年在翰林院的人想比,但因他原是狀元出身,又在梁平得有一番績效。所以一躍成了五品院侍也沒人說什麼。不管如何,就算李良勳只不過是個鴻臚寺卿,可上頭還有個閣老祖父,也算是家世淵博。而李斯年卻不能和李斯晉相提並論,因歸家丁憂,回京報到以後卻不再安排到翰林院,而是讓他去都察院。
“這狀元和探花果然不能比,一個從五品,一個正七品。”韶華聽了咋舌,李良勳只不過是四品的官,李斯晉已經是從五品,可李斯年得多久才能爬到和兄長一樣的位置。
因為如此,李家的門檻險些被賀喜的人給踩平了,劉氏頓時春風得意,擺了好幾十桌酒席宴請各貴夫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來恭賀。李斯晉藉著要得回衙門,躲過了讓劉氏顯擺的機會,可辛子萱就沒那麼好運了。再加上辛子萱本來身份就擺著,又是長孫媳,只好陪著婆婆扛下來。結果回來幾日,整個人倒比在梁平還要憔悴。李斯晉看不下去,出聲訓責劉氏不要再鋪張浪費了。
如果李斯晉再不開口,只怕淩氏要暴走了。風光的事都讓劉氏搶了去,就算淩氏跟著沾了光,到底也不是自己的兒子,更重要的是劉氏趁此機會毫不客氣地開倉揮霍,足足把淩氏好不容易節省預算好的銀子又給揮霍光了,氣得淩氏好久都沒再踏入煦園一步。
“話不能這麼說,御史可是實實在在的官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