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4/4 頁)
文化也夾雜在了一起。特別是,西方文化在幾百年的融化當中,也加入到了華夏文化當中。
“好了,我們現在開課。”
做了一個簡短的介紹,孔方開始講課。
有志者,事競成,破斧沉航,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橫批,紅花群英會。
大家來看一看,這一幅對聯很有意思。
孔方回憶起來,“當時我正在去海大書城淘書,呵呵,大家應該知道我這個習慣。只是,在淘書的時候,很偶然的碰到了週一凡。當時,他就寫了這一幅對聯。從這一幅對聯當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這裡面沒有寫到俠,但是,我們的研究,不仿在這裡開始。”
一邊說,孔方還說了一個趣話。
他說,當時看到這個對聯的時候,他是稱讚不已。但是,對於橫批的紅花群英會是什麼,在當時,他一度想不明白。直到,在最後看了書劍恩仇錄之時,才真正明白紅花群英會的含義。
“哈哈”
各位同學大笑起來。
是的,如果沒有看書劍恩仇錄,你絕對不會知道這一幅對聯還有這麼深遠的意境。
更不用說,有紅花群英會里面的人流傳出來的那一幅對聯真跡,可稱之為神來之筆。
不過,孔方並沒有在這裡過多糾纏,他今天研究的是俠,研究的是武俠。
武俠兩字,怎麼理解武俠兩字呢?
在這裡,我不得不佩服一下書劍恩仇錄的作者週一凡。
這個俠字,很早就有,我認為與古時候的俠義精神有一些像,當然,會有一些不同。而且,各人對於俠字,又有各人的理解,不好單方面說什麼是俠。不過,我們卻可以將他總結起來。我認為,這種俠,雖然千變萬化,但卻脫離不了華夏文華的源頭,離不開中國正統文化。
正如有人說的,忠是為俠,孝是為俠,禮是為俠,義是為俠,信同樣是為俠。
這一說,很多學生,卻是鼓起掌來。
自書劍恩仇錄帶動俠文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