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1/4 頁)
活塞必須得緊密結合汽缸,這樣才能防止漏氣,而又不能過分緊密,否則就會在往復運動的過程中,造成較大的阻力。這也是這些人制造蒸汽機中最大的困難,幾經失敗之後,李有財決定用黃銅製造活塞,先將鑄造好的汽缸壁磨得極其圓順光滑,再將稍大的黃銅活塞逐步打磨得剛好緊密接觸,這個活塞,也就成了蒸汽機中最貴重的部件。
其他的部件就簡單多了,曲柄連桿機構、滑閥配汽機構、調機構和飛輪全部由精鐵鑄造或者打造而成,解決了結合處的潤滑問題就可以。
看到張陽親自視察,工匠們都鼓起了勁,經過一上午的裝配,一個嶄新的機器,初見雛形。
“大哥,蒸汽機已經裝配好了”趙家民激動地說道。
“好,點火,準備實驗”張陽說道。
蒸汽機旁邊,一個大型的茶壺,準備開始燒水了。土質的火臺,上面放了一個足夠一個人洗澡用的大茶壺,茶壺全部密封,只留一個出蒸汽的口和注水口。
張陽看到這個裝置,搖了搖頭,看來什麼都得自己說才行,燒蒸汽應該用鍋爐,只用那個大茶壺,效率太低了。
很簡單,鍋爐是在茶壺中間再加入許多根管子,也叫做煙道,下面燒的火,直接從各個管子中透過去,大大增加了火苗和鍋爐的接觸面積,這樣效率就提高了許多唄。而現在,只有茶壺底可以接收熱量,效率很低。
先點火試試看吧
由於煤是需要花銀子買的,除了煉成焦炭用來鍊鐵之外,大部分的燃料,都是用木頭來代替的。一根根的劈柴投入那個大土爐子之中,那個巨型的茶壺,開始逐漸升溫了。
終於,茶壺裡面傳來那種有節奏的咕嚕咕嚕聲,水已經開始沸騰了
白色的水蒸氣,在管子裡面快地向前湧動,終於,衝到了汽缸裡面,它使勁想推動巨大的活塞,活塞卻一直在原地堅持著。
“動了,馬上要動了”眾人們都看到,整個機器在不住地顫動著,時刻就能運轉起來,但是,一直蠢蠢欲動,卻一直動不起來。
“加大火力”張陽喊道,現在機器動不起來,肯定是蒸汽的壓力不夠唄。
更多的木柴被加進了土爐子裡,火焰著得很旺,在附近站立的人都感覺到熱氣逼人。終於,蒸汽機的活塞開始動了起來,推動著連桿,帶動著飛輪,緩慢地轉了起來。
“動了,真的轉動了”旁邊的人頓時歡欣鼓舞起來。
能夠讓蒸汽機運動起來,說明試車已經成功,但是,距離實用,還有一定的過程。
“有財,家民”張陽招手讓他們倆過來:“這個機器算是能夠轉了,但是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是,大哥說得對。”兩人點頭,掩飾不住的喜悅湧上了臉。今天的成功,讓他們很激動。
“現在機器雖然能夠轉動,但是力氣還不夠大,關鍵是這個生產水蒸氣的茶壺不行。”張陽開始分析道:“想要讓機器轉得更快,更平穩,就得從這個茶壺上做文章,咱們這茶壺太落後了,得用鍋爐才行。”
張陽接著開始解釋鍋爐的構造:全部用精鐵製成,下面是爐膛,上半截是那個茶壺,但是茶壺得變一下,裡面通一些煙道,增大受熱面積,提高利用率。
一番話,說得兩人頻頻點頭,看那架勢,恨不得立刻動手改造。
說著說著,張陽感覺到肚子裡面有些餓了,再一看:日薄西山,已經是傍晚了?
這活兒幹起來,時間過得好快
“明天再幹吧,先回去歇息。”張陽說道。自己沒吃飯,他們也沒吃飯,今天算是省了一頓口糧。
許多人仍圍在蒸汽機前,不肯離去。
張陽也沒有往回走,回去之前,先去看一下焦玉的火炮造得怎麼樣了,這一天之內,模子做好了嗎?
分給焦玉的地方在島的南面,遠遠地,張陽就看到了那個像棒槌一樣的泥模子,正在飽滿地吮吸著陽光,焦玉在一旁不時地檢視進度。
“焦玉,這模子弄得挺快的嘛”張陽說道。
“師傅,我仔細考慮過,為了保險起見,做了個稍微厚點的,等到逐步實驗,再減小厚度。”
對於基地能夠提供的鋼材,焦玉並沒有多大信心,尤其是那個炒鋼,真的能和百鍊鋼一樣結實嗎?甚至還過了銅?
張陽點點頭,這種實驗的思路是正確的,厚就厚點,反正自己的鍊鐵爐一爐就是兩千斤,產量足夠。
影響進度的就是鐵匠的數目,原來的時候,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