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4/4 頁)
,便有了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
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
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曰,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
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
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政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絡,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虞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
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虞舜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帝堯在位之時,爆發過大洪災,而那時,帝堯任命鯀來治水,鯀忙碌了九年卻沒有任何進展,而且還讓族人死去了不少。
虞舜接位之後聽聞這件事,頓時大怒,直接將鯀斬了,鯀被斬之後,卻再沒有找到能夠代替鯀去治理水患的人,而這時的洪荒還經常爆發大洪災,最後有大臣舉薦鯀的兒子——禹,讓他來治水。
禹,名叫文命,禹的父親是鯀,鯀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帝的孫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親鯀都沒有登臨帝位,而是給天子做大臣,禹幼時曾得神人傳授,習得一身本事,他為了治好水患洗刷父親的恥辱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天下百姓前來協助。
他視察河道,並檢討父親失敗的原因,決定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劃水道。
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
他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
後來,他路過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