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1/4 頁)
ネ侗忌嚼鐧畝遊槿チ恕�
這以後時間不長,惠鑫政府的部隊就和山裡的隊伍幹上了。沒過多久,全國到處就都全面開花了。根據令狐提供的情報,反政府的隊伍很快就佔領了這個山洞,惠鑫政府的軍隊儲藏的大批軍火彈藥還沒來得及排上用場,它們就全部換了東家了。
不過換了東家是換了東家了,令狐可就從此消失了,人家反政府的武裝也要保密呢,不殺死你哪能保住密呢?
本書幻俠小說網首發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一章 弄巧成拙 第一節 伎倆
糧販,是人們以前對經營糧食的個體經營者的稱呼,似乎含有一點貶意。隨著國家對糧食經營的逐步放開,應該叫糧食經銷商更為合適吧。
做買賣就是為了掙錢,做糧食買賣亦是如此。人為的為他們戴上一些大高帽子,什麼搞活流通,繁榮經濟,那都是不現實的。要說他們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在不知不覺中繁榮了經濟,那還說得過去。
天壽年間,就說這令家村的令狐和王芳兩口子,在村裡做糧食生意已經十多年了吧,從國家不允許到允許,從偷偷摸摸到光明正大,你能說他們都是為了國家?像他們這種糧食專業收購戶,每個村裡也得有個三兩家。
他們從一開始蹬著三輪車收購,到兩口子開著蹦蹦車走街串巷的收購。由一開始在集市上銷售,發展到向大的國有糧食公司銷售,飼料廠銷售,最後發展到直接跨地區銷售。他們是越發展越大。
這些人他們走街串巷收糧食有個特點,就是人多的時候不收,遇到年輕人不收,碰到長得很精神的人也不收,簡稱“三不收”。碰上這些情況不收也不能直說,只能把收購價格壓得低低的,讓來人自己就退卻。
那他們到底收哪些人的呢?他們在村裡專找那些年老體弱的,幹事不麻利,說話不利索的人收購。把價格抬得高高的,拿著稱,拿著麻袋到他們家裡去稱,往往兩口子還淨做些好事,幫著人家從甕裡往麻袋裡裝。
你以為他們是在做好事啊,那就大錯特錯了。收了人家一百斤糧食,起碼他們得多賺人家三十斤,做了手腳人家不但看不出來,還挺感激他們呢。
在農村裡,老百姓對糧食不大在乎,沒大有數,肉多了爛在鍋裡,也沒有那麼仔細算過。怪不得令狐和王芳這兩口子六毛錢收的玉米,他們自己搭上運費,五毛五就送到飼料廠,沒有利誰幹?
在家裡蹲點收糧食他們還有一套,就是備著兩套秤砣,把其中的一套,經常往上刷黑油漆,這樣秤砣就自然變沉了。這樣在收糧食的時候就像變戲法似的,就把糧食多收了。賣糧食的時候他們更是有一套,在麻袋底下,他們把沙子摻在糧食裡往外賣,有的還向裡摻水,這都是小事。
令狐和王芳這兩口子就經常僱車向飼料廠送玉米,每編織袋一百斤,送到廠裡進入車間,他們站在車上自己往地下倉裡倒,人家廠裡只是從車上隨機抽出幾袋來檢驗檢驗重量,,把玉米倒到倉裡後出來點編織袋子的數量,然後計算著一車玉米的總重量。
你看他們這車玉米,裡邊破了袋子的著實多。其實這並不是他們沒綁緊,也不是袋子不結實,而是他們故意把袋子割爛的,這些割爛的袋子,每袋他們起碼少裝了十幾斤。
廠裡的人員還以為是他們在裝車的時候摔爛的,反正袋子開了玉米還在車上,最後都從車上掃到倉裡。唉,真是些笨蛋!是這樣的麼?
本書幻俠小說網首發
正文 第二節 捷徑
其實不然,令狐他們就是抓住了廠裡的這種心理的。另外令狐還另有絕招,就是想辦法把空編織袋子帶進廠裡去充數。比如,扎到腰裡,偷偷的放到駕駛室裡等等。趁廠裡工作人員不注意的時候,再偷偷的放到車上,到門口點數,這樣無形中他們送的玉米就變多了。
奸商,奸商,許多小糧販就是靠著這種小把戲發展起來的。我們的許多國有糧食企業,不論是搞糧食流通的,還是糧食深加工的,除了他們思想鬆懈,管理上有漏洞以外,就是他們中的一些管理者,經營者,貪圖蠅頭小利,成天和這些糧商糧販攪在一起,稱兄道弟的,吃吃喝喝,放鬆警惕,喪失原則。不但少收了糧食,還不察覺,而且把一些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糧食也收了上來。
其實羊毛不可能出在驢身上的,就這樣慢慢的養肥了這些小販。照這樣下去,這些國有糧食企業不倒閉才怪呢。
隨著形勢的發展,許多國有糧食企業都一批批地倒了下去,當然這裡邊還有其他的許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