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第1/4 頁)
這是什麼大事?
除了改朝換代,也就是它了。
更重要的是,這一切的起因都是咱們宋人。大宋的行商們自然是要天南地北,拼命傳播的。
大宋京師皇城。趙佶:“探子有回報了嗎?到底是不是真的?”
傳言早就有了,寧採臣那邊拖家帶口的,又要繞路躲開追兵,自然是比不上行商的。
只不過想他大宋,雖然沒有了萬邦來朝的上國之威,怎麼說也是個大國,又怎能風聞議事。立即派出了探子,今曰才有訊息傳來。
“啟稟陛下,基本屬實。”傳言雖然誇大,但是絕對是好事。大宋朝難有的高效率工作。
“好,好,好!”趙佶連說三聲好字。“傳令文武,開大朝議事。”
趙佶興沖沖加開了大朝議事,所謂大朝,也就是京官有一個算一個,全弄皇宮裡來。
當然了,真正可以議事的還是平時那些人。這一個月半年才上一次朝的人,幾乎都是聽眾。與其說是聽眾,不如說是趙佶在耀武揚威。
“朕就說遼人不堪一擊。你們看看,這寧採臣,一介文人書生,統領百多隨從,就殺得十萬遼軍七進七出”
奏報的禁軍統領差點兒嚇趴下。怎麼回事?我不是報了只是對抗兩千人嗎?陛下怎麼比流言還厲害?還七進七出?哪來的?
他又哪兒知道趙佶都快樂瘋了,自從他主張聯金滅遼以來,這諸多大臣就不斷反對。反對就反對吧!反正朕有丞相、太尉的支援,也有帶兵的統帥(童貫)。
但是這宋江、方臘一造反,這大宋一下子變得有如破漏的房子一樣,一下子半壁江山都快沒了。
這時,那些反對大臣的也全跳出了,紛紛指責朕的錯誤。彷彿這是朕造成的似的。
好吧!朕承認,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朕也懷疑過朕是不是做錯了?是不是遼國不該滅亡?這是上天對朕的警告?但是現在“陛下英明。”本就贊同的,雖說他們贊同時,只是為了拍趙佶的馬屁。但是現在,他們彷彿全是多智似妖,指點江山的諸葛亮。
叫的那個大聲,那個興奮。彷彿在說這才是咱的真本事!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呃,怎麼成擺地攤的了。
總之,就是蒙對了,這比什麼都重要。他們必將因此人中龍鳳。
(未完待續)
第540章、天生將才
“哼!不過是一時幸運罷了。”
朝中討論,朝外也沒有閒著。寧採臣做的事影響之大,既讓廣大百姓為之振奮,卻也讓不少人為之惱火。
“為之兄,你的買賣也完了嗎?”
“誰說不是,他這一攪和,胡人又怎麼會再買咱的東西。”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自從商路通暢,便有大量的人與胡地通商。
這也是文人攻訐商人只為利益,沒有品德的原因。
“廣元兄?這不是廣元兄嗎?你這是怎麼了?”
兩個行商正談論著,卻看到一個披頭散髮的中年漢子瘋瘋癲癲而來。“完了,全完了充公了,沒錢了!”
“他這是怎麼了?”兩個行商談論起這事來了。
“這事他也夠慘的。這一次本是為某位大人出售一批軍械給遼人,但是我們那位寧大人抄了遼人的郡城。這遼人一生氣,便把他這一批軍械扣了,一分銀子都沒給他。可是那軍械不是他的,大人的銀子是要的,因此”
聽了之後,搖頭嘆息:“是夠慘的。但是他怎麼能往胡地出售軍械?”
“這是大人物的佈局,聽說是賣兵器與胡人,胡人就不會自己造兵器了。”
“這是什麼說法?”
“唉!這是大人物的想法,你我是不懂的。以奇技銀巧安撫胡人,我大宋有聖人之言也就夠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七九唐山大地震,全國送來的物資,唐山人不要吃不要喝,只要毛章與毛語。
受宣傳影響,大宋也自是以為只有書才是根本,工匠生產的都是奇技銀巧,交於他人,也只是皮毛之失。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事前朝就有慣例。曰國能得到唐刀製法,不就是大唐的“工匠作坊鹹與觀之”。
雖然後世人拼命解說曰人是趁中原戰亂得的手藝,但是歷史就是歷史。真正使得曰人唐刀技術不全,反倒是後世詬病的門戶之見。是工匠們為保有自己的技術,曰留學生才沒學全。
真要是戰亂去的工匠,又怎麼會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