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力,孩子也得頂上。
其實對於書僮,寧採臣並不需要。從小到大總是一個人的他,並不需要身後多個跟屁蟲。沒了書僮,他反倒覺得自在不少。
太陽一尺尺地升起,畢竟是過完了年,溫度回升。
在眾役夫們離去後,感覺下外面的溫度,寧採臣覺得能出去了,也是去拜訪王復的時候了。
王復送了這麼多禮來,總是要回的。
寧採臣挑選了一些禮物,這些禮物多為商家送來,有的用得上,有的卻根本用不上,就像那琉璃盞。在這時代或許是個稀罕物,但是在現代,卻根本沒人用,因為它就是個煤油燈。
除了這些禮物外,他真正送出的禮物卻是他的字帖,一幅蘊含了正氣的字帖。用來鎮鎮宅子,闢辟妖邪,在這妖魔鬼怪的世界最是合適不過。
其實寧採臣也想過研究一些強大的字型,以作為這時代保命的本錢。保命的本錢自然是越大越好,又有誰會嫌棄保命的本錢大的?
只是呂洞賓說的,字與道合。
什麼是道?
寧採臣哪知道。要說這電子繞著電子核轉,他是知道。因為這是未來科學的“道”。
可這是哪兒?一個妖魔鬼怪的世界。又不是聖鬥士的世界。他不覺得這世界的妖魔鬼怪們領悟的“道”會是電子、原子、分子什麼的。
不知道什麼是“道”,自然就更不要想字與道和了。
蘊含些正氣,已是他最好的回禮。至於更強,也並不是那麼的急迫需要。
立言。寧採臣並不知道他的“言”已是流傳越來越廣。
皇帝欲為他的母親做壽,這事雖然只有不多的人知道,至少這下層百姓便不知道。
可是這準備工作卻早已在進行中,比如這提前起運的花石綱,比如李師師這類色藝雙全的女子回京。
花石綱也才起運,略過不提,但是李師師這類色藝雙全的女子卻已回京月餘。
這一個月的時間,無論是詞,還是歌,全都轟動汴京。
經典永遠是經典,它總能夠抓住人們的心,特別是寧採臣傳出來的婉約之詞,更是最能抓住人心最脆弱的所在。
正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汴京雖稱不上天下,就是整個宋庭也稱不上天下,但是這影響力與在杭州城相比,絕對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至少這京中高官也全都知道這麼個人。
汴京,蔡府。
兩個人正在言語。
“這傅仇傅大人倒是慧眼識英才,想不到他點中的這二名竟有狀元般的詩才。”
“蔡相,這人的詞雖有些婉轉秀氣,倒也稱得上上層之作,可是他的詩卻沒有那種東坡先生的大氣磅礴,顯然是為他的詞所影響,失了男兒氣象。”
“將明,他的詩才還是有的。只是他的詩風與東坡不同,自然不可同校而論。不過即便東坡復生,也是一時瑜亮。好就是好,我等有些事雖可一言而決之,但是這詩詞歌賦,我等卻難以擋下這天下悠悠眾口。”
“是,蔡相說的是。學生不平的是這姓傅的這麼一個上密旨的小人,卻能為人座師,真是太便宜他了!”年青人拱手施禮。
蔡京卻說:“各人有各人的緣法,是他的終是他的。”
王甫大為吃驚,立即施了一個大禮,驚呼道:“學生常聽說宰相肚中能乘船,有無窮容人之邪量,以往總以為不過是古人遷強附會。今曰方知竟真有此事!”
蔡京聽了,撫須而笑道:“將明才學也是不凡,看來你倒頗為勝任這校書郎。”
“學生才學不值一提,多虧大人提攜,沒有大人,學生哪兒會有今曰!”
他是在拍馬屁,蔡京知道。單這校書郎一職,便是何執中推薦,與蔡京並無關係。
不過幾次交往之後,蔡京是越發喜歡他了。
若不是喜歡,這校書郎一職豈會由他這麼個“寡學術”之人擔任。
蔡京雖名聲不好,但是手下之人,他還是頗知的,否則他豈坐得穩這國相之位,更加不會有失相復相的後事了。
這樣一個沒有名望的人,若再不瞭解手下的人,別說復相了,不為人落井下石,已是燒高香了。
;
第54章、旨意
看蔡京這麼高興,王甫試探問道:“那蔡相這名士子進京之事就這麼定了?”
按照他們的計劃,為了顯示這次為太后賀壽的隆重。他們是計劃凡是入選這鴻臚宴的人,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