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虜。任誰也會唉聲嘆氣。
怪不得那聖人明知肉身封神之法,卻仍不願把弟子名字填於封神榜上,而寧願讓弟子身死道消。
當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方知聖人看得高遠。
仙神們本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卻為人道所俘,這天地之別,又有幾人可承受?
而對玉帝來說,別的仙神也許還可以超脫,可他是玉帝,有誰來替代他的積權?
玉帝這一發怒,可是驚動了眾神。除了千里眼順風耳外,就連呂洞賓那兒,都有神特意去傳信。
沒有別的,只有一句:順其自然。不要主動接觸,主動傳道一切順其自然。
上次西遊,封神榜未破,便有神研究原因。其中一個結論便是:當時他們的參與太多了。
這是眾神與玉帝間截然不同的結論。這個結論也得引導著他們行事。
不說天庭,回到人間。
白素貞果然找了一個好藉口:嚴父身亡,家中只她一女,按《禮經》,她當守孝三年。
這是極好的藉口,至少許仙是挑不出毛病來。
寧採臣則有些混亂。因為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幾乎沒有白蛇傳的影子了。
許仙與白蛇的第一次的相遇,根本就不是三月西湖斷橋,而是深秋飄雪的儒士宴。
許仙與白蛇斷橋相遇後,他們竟沒有立即洞房花燭,也就更加沒有“願與君歡好”之說了,反而是像常人那樣媒婆說合,問彩下禮。
現在更是蹦出來個三年守孝。
是,這樁樁件件,寧採臣是都有辦法解釋的,但是這些一旦聯在一起。
除了白素貞、小青,這名號與白蛇傳有關,還有什麼?
難道她們說的是真的?她們真不是妖,是仙?
寧採臣是徹底糊塗起來。
他這一糊塗,可急壞了學官大人。
“那寧採臣還沒動筆嗎?”
又是一季檢學考,別的書生早已研好一硯墨汁。寧採臣卻只是發呆。
“回大人,寧相公不僅沒有動筆,他連案卷也沒有開啟過。”差人立即回答。
清明剛過,天並不熱,但是學官卻已是冒汗,口中喃喃自語:“這可如何是好?”
差人不知大人在擔心什麼,他只是覺得這次季考,有沒來計程車子,這來的又一字不寫。他當然同情自家上司。“大人,不用太過憂慮,這寧相公不善科考,您不是知道的嗎?”
學官搖搖頭說:“你不懂,你不懂。”
差人又說:“要不小的去催催寧相公?”
“不,千萬別。他本就不善科考,催促之下,就更寫不出了。”
差人這才看出學官大人不僅僅是擔心寧採臣不寫東西,更擔心他寫不出好東西。
如果僅僅是應付季考,顯然早催他動筆了。以他的才學,即使發揮不佳,兩三分的實力,也不會落到不過關去。
也不知這學官去了府學一趟,怎麼就如此了。
府學裡也在季考。新到的府尹卻未到,他仍呆在後衙。
“爹爹想好如何回報寧公子了嗎?”是他女兒。
聶府尹笑道:“你可知前幾曰官家下了中旨,著天下官員選抄奇文妙句,以達宮中。”
;
第84章、天熱
(倒黴!本以為新書榜能用到下週一,沒想到昨夜便被點站斬掉了。黴啊!
最近有點卡文,更黴!
本書開頭汗!這可是正宗白蛇傳的開頭啊!只不過本是白蛇偷法海的佛丹,我改成了小青偷王道陵的,聊齋哪有偷仙丹的故事?《白蛇傳》《聊齋》我可是當資料看的。請指出章節來。
另:本想給本書個正義的口號,比如聖鬥士的愛的正義之類。只是想不到為親人付出(這是筆者的夢,可惜圓不了了),已不和現代風了,是虛偽了。正改過來。
PS:弱弱問一句。由於主角不是全能的神,又忙著科考,忘了蝴蝶效應,非華夏曆史國呆久了,又證實不了是《白蛇傳》,能接受嗎?放個資料:《白蛇傳》發生在南宋,主角在北宋,《聊齋》在明朝。沒一個相和的,而主角又是個注重細節的人)
-------------------------------------
聶小姐嘟著嘴,做小女兒狀,不滿道:“爹爹如何能答非所問!”
聶府尹哈哈大笑道:“你果然還是我女兒,年齡太小,還不知這事的意義。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