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在細細挑貨,因為他要幫gia挑選用於教學的寶石。
若錦抑制住激動的心情,上前與他打招呼,“hi!saowadika(泰語你好)”
sulacha好奇地看他們三人。若錦微笑著自我介紹,並說她想學習寶石鑑定。於是很自然的,sulacha推薦她去他所在的學院gia。若錦很認真的問他,“請問是您教授鑑定學嗎?”他愣了一下,又軟軟地笑道,“是的,你將跟我學習三個月。”
若錦非常喜歡這位老師。前世後來他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與若錦有合作。而他讓若錦極為敬仰的另一點是,他是一個嚴肅認真的佛教徒。他說,泰國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是佛教徒,卻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佛教徒是他這種。
他從不求神拜佛,因為他的導師,一位泰國高僧告訴他,“你不用去求神佛,因為你所求的一切,原本都可以透過自身的修行得到。”他看到若錦有興趣,給她作了些更深入的講解。
若錦一直記得那種震撼靈魂的感受。他說,“我們修行的最終目的是涅??”。涅??的意思是“消失”,是從輪迴中解脫,不再經歷世上的悲歡離合。同時,它也意味著從此與“世界”融為一體。
佛教講究因果,而因果,則建立在人的靈魂不滅這一點上。佛祖說,你今生所做的善惡,最終都會有報,它可能發生在你的下一世,或者再下一世,哪怕你沒有轉世到這個地球上,大千世界裡卻不僅只有這一個“地球”。
sulacha告訴若錦,人所做的所有善事,就像是存在銀行裡的財富一樣,會在他的靈魂裡累積。哪怕這一世並未得到好報,但這“財富”卻不會消失,總會在未來的某一世中救急。反之,也是一樣。
而佛祖,也是生命的一種形式,他們最終都會轉世。這也是為什麼佛教徒不吃牛肉,因為他們相信觀音曾有一世轉世為牛。觀音曾有一世是觀音菩薩,但他後來又轉世了,如今不知在哪裡,為最終的涅??經歷著,學習著。如來佛曾有一世是佛,但他也已經轉世,在輪迴中歷練。
佛教有自己的日曆,是以上一個佛祖的忌日為開始之日的。佛祖(gautama-buddha)於2500多年前去世,他是這個地球上的第三個佛祖。這個地球一共會有四個佛祖。最後一個佛祖的出現將是在世人將佛教的教義全部忘記的時候,也是在人類平均壽命為十年的時候。那時,最後一個佛祖將會從輪迴中覺醒,把佛教傳遞給世人。為了成為佛祖,教育世人,他必須知道一切,因此他必須經歷過一切。他一定去過天堂,去過地域,當過人,也當過動物,他必須經歷一切。而現在,他正在經歷著。
這是一種哲學。很有意思。
此時,若錦問他能不能提前畢業,因為她只能暑假來學。他想了想說,如果她特別優秀,可以提前考試。於是若錦很高興地與他說定下一個暑假來這裡學習。
接著,sulacha就一邊挑貨一邊開始給她講解起來。若錦媽媽在一邊也學了不少,一邊給若錦爸爸做翻譯。
一個下午結束後,蘇家父母對於這個行業已經轉變了看法,認為值得投資。他們本來也是準備了一點資金來的,於是期待著第二天跟sulacha去一家泰國最大的紅寶石零售商那裡。
等他們最終來到這家泰國第一的紅寶石公司後,都被震撼了。前世若錦並沒有來過這裡,反而是若錦媽媽跟著sulacha來過,還與老闆娘結識。這家公司有緬甸原石渠道,有自己的切割工廠,有數不清的紅寶石存貨,以及許多收藏級別的其他彩色寶石,包括後來炒得很火的碧璽。他們除了主營紅寶石之外,其他的寶石都只收大顆粒品質好的。
若錦一家在這裡好好見識了一番。因為老闆與sulacha熟識,因而也特別給他們一家欣賞了自家的收藏。五百多克的長條形海藍寶原石,通透的切割成塔糖型的紅碧璽,色彩驚豔的霓虹藍(neon-blue)帕拉伊巴碧璽(paraiba-)等等,讓若錦父母開啟眼界。
由於sulacha也是個非常盡職又誠懇的人,他把每種寶石的優缺點都告訴了他們,有的稍微深些的知識也會教給他們。比如,挑選寶石要考慮三要素:首先,要美麗(beauty)。不要覺得這是廢話,事實上,後來有些商家就是在這上面做文章。他們拿著自己的沒有經過加工的寶石,對客戶說,“雖然顏色暗沉,但是天然無燒的!這才倍顯尊貴稀有!”其實這卻是一種誤導。寶石最首要的品質就該是美麗的,一顆不美麗的天然寶石,也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