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第1/4 頁)
頓了頓,王燦又說道:“董卓替皇帝釋出詔令,任命我為益州牧之後,我們就有了足夠的根基和本錢。這時候,需要一場大變動,才能夠推動我們繼續前進。因此,董卓必須要死,董卓死了才能讓穩固的朝廷再次變得混亂起來,你們兩人可有辦法?”
這番話,可謂是野心勃勃。
荀攸聽後,不可思議的望著王燦。
郭嘉面色驚愕,也是想當驚詫。
過了片刻,兩人又釋然了。他們跟隨王燦以前,王燦的事情都是自己謀劃。相比於二人,王燦也有著不凡的謀略,只是王燦有了兩人,便極少親自費腦筋考慮計策。這樣的看法,是郭嘉和荀攸共同的想法,卻不知道這是由於王燦知道歷史大勢。
若董卓不死,天下難以大亂。
諸侯不相互混戰,王燦也沒有名義攻打其餘地方。
因此,王燦需要火中取栗,在亂中謀取利益。
荀攸和郭嘉低頭考慮,臉上露出沉思。荀攸看向王燦,說道:“主公,董卓有呂布保護,想要殺死董卓,就必須要除掉呂布。然而,呂布武藝絕倫,難以除去。而且董卓佔據長安,接近老巢,實力強大。縱然是史阿出手,除掉董卓也非常困難。”
王燦露出思索之色,說道:“若是策反呂布呢?”
荀攸聞言,眼眸一亮,旋即又搖搖頭,覺得這個不大可行。呂布是何人?董卓的義子,難以策反。
郭嘉舒了口氣,說道:“主公之言有理,想要除掉董卓,必須有呂布的配合,或者是有人能牽制住呂布。但呂布太厲害,無人能敵,只能策反他。以嘉的意見,殺死董卓需要內外夾擊,才能夠成事。”
“首先需要策反呂布,其次是要有朝中大臣策應,比如說王司徒、楊太尉等等,有了他們這些老臣從中牽橋搭線,才能完成。”
郭嘉雙手合攏,道:“內外夾擊,方能成事!”
王燦聽後,心中驚訝。
不愧是鬼才郭嘉,誅殺董卓大體的輪廓竟然被他揣摩了出來。
王燦想了想,吩咐道:“奉孝,既然你負責拿下益州牧詔令的問題,就再給你一件任務。你和公達一起,籌劃殺死董卓。等益州牧的詔令下達後,務必除掉董卓,為我們出兵鋪路。”
“諾!”
兩人拱手答應,臉上都露出凝重的神情。同時,兩人心中也有些驚駭,王燦的打算太長遠了,已經不是一個益州牧的事情,而是佈局天下,就像王燦安插在各州的英雄樓一樣,早已經探查各地訊息,為將來做準備。
然而,王燦刺殺董卓,是因為王燦不想歷史大勢發生改變。因為這樣,他才能從中牟利,佔據最大的優勢。
卻不想刺殺董卓的事情,在郭嘉和荀攸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PS:三更之二,求收藏、鮮花咯,我要花啊。
第七卷 佔據益州 第423章 中原戰事
更新時間:2011…8…5 11:27:48 本章字數:4010
初平二年(公元192年),董卓裹挾小皇帝,遷都長安,隨後諸侯聯盟內訌,分崩離析。各路諸侯領兵離開後,開始相互攻訐,都各自謀求發展,準備大展身手。
蜀中王燦領兵和劉焉交戰不斷,中原也是戰事不斷。
渤海太守袁紹離開洛陽,返回渤海後,就一直屈居與冀州牧韓馥下面。他野心甚大,見冀州牧韓馥才能平庸,心中的野心更是不可遏制的暴露出來,不停地召集謀士商議,準備奪取冀州,作為起家之地。
冀州,是古黃河、漳河、滹沱河等水流沖積而成的低窪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糧食產地。
袁紹眼紅冀州的資源,有心謀奪。
當時,公孫瓚領兵退出諸侯盟軍,返回後駐紮在幽州。
袁紹向下屬逢紀、許攸問計,謀士逢紀向袁紹建議,唆使公孫瓚領兵攻打冀州。袁紹採納逢紀之言,心中甚是興奮,直接派人告訴公孫瓚。
由於袁紹曾經擔任諸侯盟主,即使諸侯內訌,諸侯聯盟分崩離析,但也有一定的優勢和好處。而且公孫瓚需要有人牽制劉虞,便答應了袁紹的計劃。
公孫瓚率領大軍南下,攻打冀州。
韓馥得到訊息後,領兵出戰,卻被公孫瓚打敗,韓馥頓時惶恐不安。
這時候,袁紹藉著韓馥大敗的機會,派遣外甥高幹以及韓馥倚仗的謀士辛評、荀諶、郭圖等人向韓馥陳說利害。
事實上,辛評、荀諶、郭圖都已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