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第2/4 頁)
王燦窮著猛打,死抓著不放手,讓龐德公和司馬徽暗暗頭疼。
龐德公微微一笑,說道:“為先吶,我龐家世代居住在襄陽,故土難離,不能離開襄陽,恕難從命了。”
王燦嘆口氣,說道:“誒,龐先生不去益州,太可惜了。”
目光一轉,王燦的又看向司馬徽,笑說道:“司馬先生舉家從潁川遷移到荊州,總不會思念故土,家鄉難離吧?”
司馬徽魏延,嘴角微微抽搐。
他面色沒有變化,心中暗罵王燦小賊,太狡猾,太陰險。
司馬徽深吸一口氣,說道:“為先,我和子魚雖非兄弟,卻有兄弟情義,我視子魚為兄長,他不離開襄陽,我也不能離開,請為先諒解。”
王燦心中早就猜到這兩個傢伙不會答應,他窮追猛打一番,無非是發洩心中的不爽。話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王燦便沒有繼續追問。話題一轉,找了些輕鬆地話題聊天,一時間,三人倒也相談甚歡,談笑晏晏。
次日一早,一行人啟程往襄陽而去。有龐德公和司馬徽一起隨行,王燦更不用擔心他的安全受到威脅。
這兩人,絕對是明白人。
王燦坐在馬車中,開啟窗簾看著外面白皚皚的一片,暗道:襄陽,我來了。
PS:第三更,求收藏、鮮花,要給力的鮮花啊。
第八卷 招賢納士 第445章 拜見劉表
更新時間:2011…8…14 6:38:48 本章字數:3951
襄陽,居於九州腹地,北通洛陽、汝南,東往豫州、揚州,南下吳越、交州,西進巴蜀益州,稱得上是天下中心。襄陽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扼守漢水中游,而且沃野千里,不僅是商業重地,文化大城,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素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劉表將荊州官署從武陵遷到襄陽,作為州治所,襄陽迅速發展起來。
時至今日,已經是文風璀璨,繁華無比。
王燦、龐德公和司馬徽等一行人從新野出發,馬不停蹄的抓緊時間趕路,五天後,終於抵達襄陽。
此時,已經是初平三年元月。
初平二年,戰火不斷。
先是諸侯討董,隨後便是諸侯交戰,紛爭四起。
跨過年關,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嶄新的一年。王燦雖然沒有在益州過年,但也是欣然喜之,不為別的,因為他南下荊州,竟然碰到龐德公和司馬徽,還附加一個猛將黃忠,這對於王燦來說,無疑是一個好的開頭。
馬車,進入襄陽地界。
遠遠望去,襄陽城的城池堅固高大,城廓遼闊,巍峨滄桑,雄壯無比,猶如一頭巨獸俯伏在大地上,俯瞰著四方天地。
襄陽能有此氣象,都是劉表將官署遷到襄陽,重新將襄陽城修葺一番,才讓襄陽煥然一新。有劉表的大力支援,再加上龐德公和司馬徽等清流名士都在襄陽,使得襄陽的成為荊州的學術聖地。
劉表此人,好讀書,有賢名,對清流名士非常看重,這也是襄陽繁榮的緣故。
馬車軲轆轆行駛,最終抵達襄陽北門,在城門口停下來。
王燦從馬車中走出來,下了車轅,站在巍峨的城牆外,抬頭打量著這座巍峨滄桑的古城,眼中露出讚歎的神情。
好一座戰略大城!
好一座文化古城!
王燦面帶微笑,沉湎於其中。
司馬徽看見王燦的神情,笑說道:“為先,你看這襄陽城如何?”
王燦看了眼司馬徽,說道:“看路過的行人面帶笑容,並無愁色,足以證明景升公(劉表,字景升)治理有方,治下的荊州也是繁華富庶,稱得上氣勢不凡,人文薈萃啊!”
一句話,不僅交好龐德公和司馬徽,也向劉表示好。
說荊州治理得好,是誇讚劉表的功績和能力。
至於人文薈萃,是指清流名士。
龐德公和司馬徽作為荊襄清流名士的領袖,聽見王燦的話,都是面帶微笑,臉上閃過一絲得意的笑容。
“好,好一句氣勢不凡,人文薈萃。”
城門中,一輛馬車快速賓士而來,在城門口停下。馬車門簾掀起,一名五旬老者從馬車中走下來,臉上帶著欣喜的笑容。
說話的,正是此人。
老者頭戴進賢冠,身穿黑色華服,大步走來。他的聲音蒼老渾厚,底氣十足,舉止投足之間,透出一股書卷氣。
龐德公和司馬徽見老者走來,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