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第3/4 頁)
聖但此舉大為不妥否啊。”劉姓的舉子也是一身的華貴,其家中也是官宦人家,對於聖君的舉措相當的欽佩,但對於今天的公告卻極為不滿。
“兩位兄臺,吾觀此公告並無不妥之處,看看最後一句,此次權當舉子考察之用,視其成績優劣予以獎罰,前十名者,若不能及第進士,則仍獲得與進士一起實習的機會。此文可見,吾等舉子是否參見修路,是全憑自願,但若是參加了,則等於是多了一項機會,那就是等同進士的機會,春闈雖然比秋闈容易一些,但仍然是十取一的難度,這裡奉勸兩位珍惜此次機會,切勿自誤,機會難得,小弟這就要前去報名了。”
“憲之,這,吾等除了拿筆之外,已經別無所長,皇上這不是為難我等嗎?”公告上的字大家都看了,雖然不如這位叫憲之的年輕人看的透徹,意思還都是明白的,的確是皇上多給了一次城外滯留舉子的一次機會。
“劉兄,百無一用是書生,估計皇上恰恰是不需要吾等只能拿筆,而不能有其它長處吧。”憲之雖不是宦官人家出身,但家中卻在京城旁邊的大興,對於皇上的一些舉措還是知之甚詳的。
“史兄,離開了筆,吾等還能做甚?”
“兩位兄臺,皇上新建的天門城,其中的主持之人名叫蔣秉採,就是一名舉人出身,然後在萬歲預言山西地災之時,組織百姓避難有功,又因其經營地方有功,才使得深受皇上重視。目前在岱海之濱建天門城。皇上曾許諾,有多大的本事,就給他多大的地方。現在天門城建的是天上人間模樣,京城中人有去過的,直把那裡誇到了天上,此人是從七品縣令提上去的,兩位可知。”史憲之,也就是史可法,在這裡舉例說明著。
“憲之,你所說的是已經有了官職的,與吾等可有很大的不同。”
“那就來幾個沒有官職的吧。”史可法也感覺例子也有些欠缺,接著說:“宋氏兄弟,其曾祖宋景曾為兵部尚書,二兄弟均為舉人,提前半年來到了京城趕考,不想,蒙皇上對其學識十分的賞識,兄為青州府、弟為工部郎中。為何?為的就是他們有實實在在的本領,這些本領不僅僅侷限在紙筆之間。還有如孔元化一樣的人,也被皇上收錄在了求極宮中,所以憑著詩詞文章就可以在仕途中平步青雲的日子,已經沒有多少了。”
史可法由衷的說著,眼裡充滿了激動之情,二十五六歲的年齡,一身不算很好的布料衣服,青秀的臉龐盡顯剛毅的性格。對於當代皇上,史可法是又愛又恨的。愛是愛戴,這半年以來,皇上的種種仁政,當然看在了史可法的眼中。做為世代錦衣衛百戶的史家,已經敗落了,到了其祖父的時候,才有了史應元鄉試中舉,授官黃平知州的官職。好在為官造福了一方,但到了父輩,就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了。而此時的史可法應運而生。在大興的這段時間裡,史可法一直在經歷著皇上的改革。別的不說,家門口的道路大變,從以前的泥濘小路,變成了大路,沒別的原因,幾處皇莊和上林苑的位置在就在大興。(未完待續。。)
ps: 給各位衣食父母請個安,問個好,寫得不好,您多擔待一些。祝開心就好。
第556章憲之轉變
皇上的所項仁政集中在了其愛民的身上,親征河套地區,打出了大明的風骨出來,這對地一項把自己的目標定在文天祥身上的史可法相當有鼓對性。但對於皇上的恨,可就完全是史可法的經歷所引起的了。
當年19歲的史可法獨身趕往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應試,寄宿於大興縣郊一所古寺中。時任京畿視學的名臣左光斗帶著幾個隨從,到大興縣微服私訪,因避風雪進入這座古寺。見一書生伏案而臥,案上放著剛寫成的一篇文稿。左光斗拿起一讀,非常讚賞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再看書生衣衫單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讀勞累。左光斗怕他感受風寒,便把自己的貂裘脫下來,蓋在熟睡的史可法身上,掩門而去。出來問寺僧,方知書生名叫史可法,留下深刻印象。
20歲時史可法在府中會考,左光斗選拔他為北直隸八府之冠,而且憐他‘家貧’,收作弟子,留於館署。此後,他愈加刻厲不懈,發憤苦學,飽受恩師濡染,立志以身報君許國。左光斗在公務之暇,常與他交談時事,辯論古今,看出其宏大抱負和超凡才略,認為:“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天啟五年(1625年),左光斗受到魏忠賢閹黨的誣陷,下了東廠監獄,一時京中人士避禍惶惶,噤若寒蟬。史可法不顧可能受到的殘酷迫害,從早到晚在獄門外等待。卻苦於無法入獄探望恩師。不久得知左光斗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