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1/4 頁)
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廠之一。琉璃廠當時全廠的面積頗為寬廣,北至西河沿,南到前孫公園衚衕,東至延壽寺街,西至南、北柳巷。在琉璃廠內從北到南直達虎坊橋,有一條通渠流淌。渠的中部有一座小橋,橋之北就是琉璃窯了。
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琉璃廠所在的地方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裡燒窯,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清代,琉璃廠成為京城著名的書肆明代修建外城以後,琉璃廠附近逐漸形成了街道。當時在琉璃廠東門附近就有了炭兒衚衕、安南營、臧家橋等街巷。琉璃廠西門附近形成了南、北柳巷、椿樹衚衕等。清順治年間,在京城實行‘滿漢分城居住‘。大批漢族官員多數都住在琉璃廠附近。他們的到來,為琉璃廠帶來了文化氣息。再加上會試、鄉試科舉考試在貢院舉行,大批學子進京趕考。為方便學子住宿而建的各地會館,大多選址建在離內城較近的琉璃廠附近。學子們趕考,自然是需要大量的‘參考書籍‘,還有‘文房四寶‘。康熙年間,窯廠監督汪文柏奏請朝廷,於琉璃窯前的空地建築房舍,招商承租。於是各地的書商紛紛在這裡設攤,出售大量藏書,經營筆墨紙硯。明朝時紅紅火火的燈市,在清初遷到了外城的琉璃廠,在廠門外設攤出售,逐漸形成小街市,書攤也夾雜其中。據《帝京歲時記勝》載:‘每於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貨雲集,燈屏琉璃,萬盞棚懸;玉軸牙籤,千門聯絡,圖書充棟,寶玩填街。‘因這裡的生意興旺,一些臨時性的書攤逐步發展為書肆,琉璃廠逐漸發展成為‘京都雅游之所‘,形成京城最大的書市,和人文薈萃的文化街市。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業等,也隨之發展起來。因這裡的生意興旺,一些臨時性的書攤逐步發展為書肆,琉璃廠逐漸發展成為‘京都雅游之所‘,形成京城最大的書市,和人文薈萃的文化街市。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業等,也隨之發展起來。
以往這時候還不是最熱鬧之時,都是到了元旦至十六日,才百貨雲集,燈屏琉璃,萬盞棚懸;玉軸牙籤,千門聯絡,圖書充棟,寶玩填街。但今年卻因為有了好政策,百姓們手裡也剩下二錢了,所以這裡比以往熱鬧了許多。
到了玻璃廠,最熱鬧的地方當然得是海王村了,這裡才是高檔貨的場所。一間間的商鋪分列兩旁,古色古香的小鎮裡,周圍到處是穿著各種古代衣衫的玩家,一間間店鋪分列街道兩旁,各種各樣的小吃吆喝聲混成一片,更顯得熱鬧非凡。小鎮的建築看來綜合了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建築特點,有的小巧玲瓏,有的大氣張揚,種種特點,不一而足,著實令人大開眼界。
正當朱田二人閒逛之餘,朱由校突然駐足,轉進了旁邊的一家商鋪。田爾耕一愣,明顯感覺到皇上是在躲閃著什麼,向前一瞧,看到了董其昌。
朱由校的確是在躲他,面對這個敢指著鼻子罵與民爭利的人,還是眼不見心不煩。在這裡遇到他也屬於正常,因為海王村基本上董其昌是最專家的人物了。
連‘骨董’的定義人家都能解釋,還有什麼不能的呢?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說》中有:“雜古器物不類者為類;名骨董。”又謂“‘骨’者,所存過去之jīng華,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明曉也。‘骨董’之者,即明曉古人所遺之jīng華也。”骨董十三說》將古物定位為今人與前賢交往、學習之媒介,尤其是鑑賞古代象徵禮、樂的銅器、玉器,更可以修養德行。聽聽,人家這境界,能讓多少收藏家都感到汗顏。
看到了他,朱由校當然躲著走,老頭一下子能把他給認出來,那今天的出遊還有什麼意思?不過這老傢伙身邊的那個美女可真漂亮,眼睛大大的流盼嫵媚;秀挺的瑤鼻;玉腮線條優美;嬌豔yù滴的櫻桃唇;潔白如雪的嬌靨晶瑩如玉;如玉脂般的雪肌膚色奇美;在董其昌面前乖巧的挽著老頭的胳膊,到副閉月羞花的容貌顯得楚楚動人。看那樣子還是一個雲英待嫁的模樣。倒是挺讓朱由校動心,好象一見鍾情一樣,躲在那商鋪旁邊偷窺。
。。
第540章 驚見甲骨
“楚兄進去吧,那人走了再逛。”田爾耕沒注意朱由校那一臉豬哥的模樣,說實話,對於目前宮裡只有二位妃子的朱由校很少有人會想象這位皇上也是悶sāo界的一朵奇葩。現在看著皇上盯著董其昌那邊,以為還真的是看那老頭子呢。
朱由校一聽,感覺到有些失態了,訕訕的就要收回了目光,但就在這時董家那小娘子,竟然感覺到什麼似的,直接朝這邊看來,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