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第3/4 頁)
對知縣尊稱為“父母官”,但知縣最主要的職能是徵稅納糧、教化百姓、聽訟斷案、勸民農桑、災荒賑濟、興學與科舉等。”
“孫老師啊,剛才朕提及將此次的新科進士調到遼東,孫老師以其沒有經驗為由感覺不妥,但朕卻感覺可行性較強。孫老師也言道進士平均年齡為而立之後了,如此他們的智慧、心性方面已經有所成熟,欠缺的就是管理經驗而已。朕此次就是給他們一片舞臺,供其展示才能。朕在遼東搞的仍然會是大皇莊,比天門城要簡單的是,這裡有蓋州等完整的城池,器物不缺,人居條件無需從頭做起,需要做的是農業、工業、交通、採礦等,而遼東地區所有違法者,一切以軍法為準,參考‘大明律’,又無地方政務中的徵稅納糧、教化百姓、聽訟斷案、勸民農桑、災荒賑濟、興學與科舉等,他們面對的相對專一許多,只是單純的搞好大皇莊而已。”
“而朕會從三十六家皇莊、青州府、大名府將有經驗之人從那裡招來,在各個城池開展建設。而這些進士,以及朕許諾的十名舉子名額,都將在這裡,邊學習邊實踐。他們的起點並不比蔣秉採少上多少,這點孫老師還請放心。”
朱由校問了年齡與職責的問題,就是在這裡等著孫承宗呢。這裡不是中原腹地,是一個‘大皇莊’,不需要升堂斷案,徵稅納糧等事情,來的就是一個莊頭而已,不過是莊子大了點而已。不過因為不要去充當公安局長、法院院長、稅務局局長、教育局局長這樣的差事,當然相對又簡單許多。
第732章官吏之別
這種思路與太祖朱元璋搞中國大農場的國策有異曲同工的意思,只有過太祖面對的是整個中國;朱由校只在‘敵佔區’這種特區搞。 太祖是無意為之,實際上就是如此面對著全國;朱由校是有意為之,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在皇莊搞特區,一門心思的將這些地方變成大明的糧食、工業基地。這種區別恰恰決定高下之別。
收復的遼東地區當然是簡單的如同一張白紙,所有的勢力都被一掃而空,遼東以前就是軍隊的屯田地為主的土地。而軍隊已經叛變的叛變,被殺的、逃跑的,所有的軍方這些勢力都已經被洗出了遼東。遼東的各大氏族,也自己滿化降了建奴,更是沒有人來爭搶。而遼民如果返鄉,朱由校當然歡迎,歸還其土地,但與天門城一樣,需要統一的管理。
朱由校讓這些進士們來到這裡,其目的就是當作‘分管經濟的副市長、副省長’來培養的。^…全站廣告…—歡迎訪問^^對於集司法、建設、經濟、教育、交通、工業、農業、稅務等業務與一身的知縣、知州,這種全面型的人才的確,朱由校可不敢奢望著批發式處理。這批進士從一開始,就打上了發展大明經濟的烙印,學會了大皇莊那種管理經驗,對於各項實用的知識能熟悉的運用,以後‘實習’結束,再試表現,分配到大明各地。將對大明的經濟起到何種的作用,朱由校還真是期待。
“皇上,如此將職責淡化,這實習之後,又如何到地方或者朝廷當官?皇上總不能讓他們只積累皇莊的經驗?”孫承宗一奇,皇上這個處理對於遼東來說。是可以的,但這實習將那職責一個個的都放棄了,而那是以後恰恰是要用到的。皇上讓他們學的不是為官之道,而是為吏之職,這區別大了。
“孫老師。朕懂你的顧慮,但大明經濟的騰飛,始於這批人,這批人只需要學習好皇莊的知識,而後學以致用,在地方上展開手腳。廣告太多?有彈窗? 介面清新,全站廣告如同朕在青州、大名搞的試點一樣。讓那裡的百姓富裕起來,這才是為官者最大的政績。而徵稅納糧、教化百姓、聽訟斷案、勸民農桑、災荒賑濟、興學與科舉這些職能中,徵稅納糧已經沒有了;教化百姓、興學已經有朕在全國範圍內開始的全民教育,各地的官員已經由黃尊素在組建當中,也無需官員來操心;災荒賑濟以後會有大明慈善總會劉志選那邊,在各地組建機構;聽訟斷案這一條。下一步朕也會進行改革,大體的意思為,偵緝、審判、監察三項職權,從地方官手中分出,在各地交由吏分別來處理,而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進行直統,地方官只對其監督即可。如此官就是官。掌握著真正當官的事,而不是做著吏的差事。這樣算來,以後為官的職責就剩下了勸民農桑了,推而廣之,就是將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來,讓百姓們富裕起來,過上好日子。》網 全文字廣告 介面清新書友首選這才是當官的真正職責。”
這裡朱由校談及的是一個在古代相當敏感的話題,那就是官與吏的區別。在後世也許看不出來什麼,也就是一個市的局長和該市的一個縣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