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第2/4 頁)
三段式,這是劉興祚能想到的方法,這是軍神戚繼光發明的,在北方練兵時,則採取了三段式射擊術,併成為明文所載的軍事教條。對於這點劉興祚當然清楚,雖然戚繼光的三段式並不僅僅是用火槍,而第一、二列各為兩名鳥銃手,第三、四列各為兩名火箭手,含隊長共計九人。依序第一列聽號聲放銃,隨之後退重新裝填彈藥,第二列前進聽號聲放銃,隨之後退重新裝填彈藥,第三及四列前進聽號聲放火箭,隨之後退重新裝填火箭,然後再由第一列重複動作,戚繼光形容為銃聲不絕於耳。但與這個單一的燧發槍差不了多少。這個問題解決了。
建奴此時也從三個方向衝了過來,阻擊弩已經開始射擊了,現在沒有什麼人指揮,弩手們人憑著經驗而已。但阻擊弩卻少了二十多人,劉興祚立即讓夜不收去當助手。
此次三個方向來的建奴和二韃子們,那都是意氣風發,他們對於此次的劫營,那是信心百倍,不僅僅是比明軍高出了近八倍的兵力,而且還有中間開花、奇襲的效果。這不是來殺敵的,這是來搶軍功的。不難想象,明軍在先遇到主將被陷到地底之後,指揮系統必然癱瘓;深夜熟睡,夢中驚醒哪裡還能組織起有力的反擊;大金勇士從兵營腹地之中突然衝出,如此近的距離,遠端武器又有何用、、、、、、
他們越想越興奮,被明軍壓著打了這近半年的時間,今日終於要報一口惡氣了。
鄭屯之上來的是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同母弟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爾哈赤的宮中,由努爾哈赤加以撫養,所以他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很好,尤其是與皇太極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這樣他才會在父兄反叛後依舊受到信任和重用。濟爾哈朗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因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黃臺吉時代四大親王之一。此次正是由他帶兵駐紮在鄭屯。(未完待續。。)
第625章建奴陣營
阿敏是他的哥哥,但他與阿敏關係與相當的不好,阿敏性情暴躁,為人專橫,濟爾哈朗卻生性寬厚,處世謹慎。由於秉性不合,濟爾哈朗與阿敏的關係日益疏遠。而對於他們的父親之死,兩人的態度也讓他們走的更遠。
阿敏時刻記掛著父親被奴爾哈赤所殺的事,但濟爾哈朗在父親被囚時,只有12歲,實際是在伯父奴爾哈赤家長大的。他不僅對伯父的養育感恩戴德,與諸位堂兄堂弟也親如手足。所以兄弟兩人越走越遠。但現在阿敏卻被明皇給種在了大明京城的前門之前,死前受盡了大明百姓的汙辱,更受以大金國上下無盡的埋怨,讓他這個做弟弟的相當的難堪。這讓他對明皇更是恨之入骨,此戰打算報手足之仇。
鄭屯谷來的是嶽託,和濟爾哈朗同齡的嶽託是大貝勒代善的兒子,嶽託是代善的長子,母親卻為代善之嫡福晉李佳氏。因其自幼喪母,繼母和父親代善對待他都很刻薄,故黃臺吉的生母受命將其與黃臺吉一同撫養。與代善根本就是不合,特別是代善看到嶽託修整好的宅地比自己的好,就先後讓莽古爾泰和阿敏為自己請命說自己所居之地狹小,意欲霸佔嶽託的宅地。父子兩就鬧的相當不快。
而弟弟的事情,更是把父子兩的關係推到了冰谷。代善次子碩託(嶽託的同母弟弟)因為無法忍受代善的虐待而突然失蹤,有人說其“叛逃”投明朝而去。在還未確定碩託是否叛逃時。代善即一口咬定碩託有叛逃之心;在找到碩託並且其本人明確表示並沒有叛逃後,代善還是向努爾哈赤跪下五六次請求斬殺碩託。
代善的要求遭到了拒絕,努爾哈赤釋放了碩託。努爾哈赤由此開始調查代善給予兩個前妻之子的待遇問題。代善之子嶽託、碩託所領有的資產均比其他的異母弟弟差。這一點令努爾哈赤深惡痛絕,因為努爾哈赤小時候曾深受繼母虐待,所以他本人在對待諸子時十分注意,對於幼年喪母的褚英、代善給予的待遇稱得上是格外優厚。因此,太祖怒斥代善說,你也是前妻的兒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對你更親近嗎?你怎麼就被後妻矇蔽得虐待已長大成人的兒子呢?何況我待你一直是特選良好的部民讓你專管,你為什麼就不能像我一樣將優良的部民賜給嶽託、碩託呢?
宣佈廢除代善的太子之位。也有這樣的原因。最終讓嶽託、碩託與代善分家。
而嶽託又因其性情耿直,與黃臺吉也是有所矛盾,但在奴爾哈赤死後,能攻善戰、頭腦清醒、卓有才幹的嶽託看到了大明的強大。若是再任由幾個大貝勒爭權奪位下去。大金國也就完蛋了。所以他在祖父去世後,以後金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