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如今大同精忠隊、薊鎮鐵血隊,裝備上了神弩、豎盾之後,再配合上一千火槍淨軍、四千裝槍錦衣衛,做為主要攻堅手,戰鬥力方面橫掃建奴是肯定沒問題的,但戰鬥打的不僅僅是裝備,還有人、有指揮。九地的善加利用朱由校是不敢想,但只要不吃虧,就可以了。
這期的軍校,朱由校可是相當看重的,特別是幾個月後的大戰在際,這次‘補腦’顯得尤為重要。對於世代都是軍官的天應軍和大同、薊鎮的軍官們來說,這種學習開能具有拓展性,但對於淨軍和錦衣衛,這種系統的軍官學習,卻是第一次。說他們是官那是那聽一些,他們自己都沒有身為軍官的自覺,反而感覺自己只是個兵,不過是個傳令兵罷了。
淨軍無所謂,人數增加一點也不會增加幾個,過個一二十年,他們幹不動的時候,這個編制會自動取消、解散,因為宦官制度已經沒有了,後備兵源肯定也沒了。但錦衣衛可不行,還要不斷的把這個編制傳下去,與國同休。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這軍官就是起到這個作用。一支軍隊的好壞。基礎是最為重要的,就象李雲龍說的軍魂一樣,或者也可以說成傳統。錦衣衛有明以來,就從無背叛皇帝之事,錦衣衛這個‘革命傳統’是從大明建立時開始的,不管他的設立是朱太祖如何的心術不正之下的產物,但的確是不多的從明初到明終始終不渝的保衛皇帝的一股力量,這也算是一種軍魂,但現在朱由校要把這個魂擴大再擴大,讓他保衛整個大明。忠誠於大明。
留下何可綱來協助孫承宗。何可綱開春之後,還要負責帶領大同精忠隊從歸化橫掃向遼西,擔子不輕,正好在軍官方面多下下功夫。經過了西征以及東拒建奴。何可綱打仗的經驗已經是相當豐富了。即對新型武器掌握的熟練。又對騎兵作戰精通。可謂是面面俱到的一個人物。在岱海吃虧之後,學習的勁頭更是充足,歸化城外的一系列戰鬥。無論是順風的還是拼死搏殺,都將他一遍遍的打造成了一位出色的將領。而喜峰口一戰,更是體現了其勇猛精進的精確指揮。所以由其帶領一支軍隊橫掃遼西,朱由校還是比較放心的。
軍校之行比較成功,當然也沒辦法不成功,郎有情妾有意,校長想著籠絡人心,而學員們竭盡全力的表現著自己的忠貞不渝。所以氣氛是水浮交融也就不足為怪了。
肅州衛,嘉峪關這座大明的最西端雄關,在其東百里往東,天雄軍已經在這裡協助駐守了不短時間了。自從平定了陝西亂民之後,盧象升帶著大勝之後的榮耀,奉命帶著天雄軍到了這裡。站在關頭,邊牆之外不時的有狂風吹起,不時夾裹著黃沙,吹著在臉頰之上,讓人有痛的感覺。
因為從寧夏衛往西,直到肅州衛,這裡不時的有韃靼前來寇邊,雖然第股敵人的數量不多,有時竟然是十幾人、幾十人,但卻來去如風,讓人不勝其擾。在城裡的、堡子裡的甚至是最小的示警用的烽火墩,倒是不懼,但凡是在野外的百姓,那可就遭殃了。不是被韃靼掠去,就是被殺死在荒野。皇上是仁慈的,雖然說明年就會出關征伐,但在明年之前,就派了天雄軍到了最西邊,併為明年的大年西征收集各種情報。而閻應元則在甘夏衛始往西警戒,抵禦異族的入侵。
面對著如此少量的敵人,奇怪的是,無論是兵還是軍,兩個體系竟然都不敢出城一戰,只能放任著這麼少的敵人來去自如,這讓盧象升相當的不解。好在邊牆的防禦體系,還有一個比較先進的,那就是預警系統。
三里一臺,五里一墩,‘火光可見,炮聲可聞’。這就是邊牆的報警系統。這些臺墩,既是瞭望報警系統,又是作戰防禦體系,墩之下四周築牆,牆外挖壕,便於防守。在墩之外,又建築“橫斜錯亂,彼此相入”的牆體,使敵人“馳騎不能侵近”,我方又可居高臨下,出擊來犯之敵。至於聯絡訊號,“夜則舉火”,如遇到特殊天氣,如大風或陰雨,“上懸紅燈,以燈數多寡之候”。現在是烽火狼煙的時候,所以這些臺墩相當重要,多少人晝夜注目著臺墩上的動靜。
和閻應元商量的結果,就是兩軍,擇緊要地勢,以百人為單位,第三十里為一處分守。遇低於二百人的就出擊,關門打狗,將來犯之敵剿殺,而二百人以上的,五百人以下的,就拖住了,等候別隊的馳援,到了五百人以上,那就多拖一下吧,因為六十里的距離也不是說到就到的。以此來抵禦異族的侵略。
今年因為大量河套的蒙古諸部西進,一是這些異族的生活需要,二是河套西遷的蒙古諸部,對大明那徹骨的仇恨,所以寇邊的異族比往年多了許多,也狡猾了許多。
在剛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