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第3/4 頁)
誤了城裡買貨的,掃清道路也是這方面的考慮。這次讓錦衣衛連同順天府好好的辦一些春節方面的活動,讓百姓們,熱鬧熱鬧。辛苦了一年,百姓、商人、軍人、官員等也都放鬆一下。
沒別的,就是一些裝扮一下京城,有點過節的樣子,把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搞上一搞,張燈結綵,花燈會,打燈迷,找戲班子唱大戲、舞獅子、廟會、、、、、、這些活動都由宮裡出錢搞一搞。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比如什麼走百病上城頭的習俗,‘姐妹元宵結伴遊;金吾不禁登城頭。走出深閨祛百病;勝到岳陽萬丈樓’。這樣的活動也支援一下。花不了多少錢,一萬兩銀子就足夠了,但這個氣氛搞得好,對凝聚大明百姓的力量可是有著相當大的作用。現在自己一事令下,百姓們能紛紛的走上街頭,這就是一種民族魂、向心力的表現。朱由校很陶醉在這種一呼百受萬民景從的感覺,能讓全國百姓把他切實的當做心中的皇帝,大事可為矣,當然這是一種正能量,而不是那種盲目崇拜。
“臣能為皇上分憂。為百姓解困。這是臣求之不得的,皇上如此一說,倒讓臣無地自容了。”田爾耕謙讓著說。一個月的春節假期是不錯,但那只是針對朝廷大臣上朝所設的。真說起來。與錦衣衛哪裡有半文錢的關係。
“皇上所為乃‘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如此聖舉使成民歸心。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劉志選也跟著捧道。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 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 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這話朕深深記得,望二位愛卿與朕共勉,協助朕治理好這天下。”朱由校不由的說,現在自己在京城的治理,依靠的就是這兩個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對他們的人品自己當然不會看中,他們沒有劉宗周、孫承宗等那樣的高潔,對他們只有誘之以利再嚴加監督而已。他們自身的監督不說,東廠現在最主要的監督物件就是錦衣衛與順天府,政務公開也可以使其政大白天下,這種種措施還是相當有效的,至少現在還沒有找到他們有什麼痛腳。只要穩住了宮廷,穩住了京畿,大明才會更加的穩定。所以這番話就是要告訴他們,仁政不僅僅是皇上要做的,更需要下邊的大臣也要貫徹落實,切不可大意。
“是皇上,臣等謹記。”
正在這時,南京送來了加急光報,三天前,南京地震。朱由校一聽這個嚇了一跳,南京,在後世對於地震二字是相當的陌生,但在明朝時,那可是一個相當讓人頭疼的話題。因為南京的地震大頗繁了。
當年明成祖出於自身的政治需要的考慮遷往了北京,那時從朱元璋、建文到永樂,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北京和南京的地震頻率是一樣的,都是四次。永樂一死,仁宗朱高熾就想著遷回南京,但到了洪熙元年,在這個當了不足一年的皇帝就猝死於宮內。這一年南京的震到頻發到了一個讓人髮指的程度,一年時間震了三十九次,其中在三月的時候震了十九次。而在宣宗朱瞻基之後,地震少了起來,但前五年,南京還是地震了三十四次,而後五年只有一次。所以遷回南京的事情就再也沒了結果。
不過南京依然不平靜,除了在正統年間,能光宗那一個月在位的時間,沒有地震,其餘的在每個皇帝上位期間,均不時的發生地震,不過是有多有少而已。奇怪的是在萬曆整個執政這麼長的時間裡,竟然只有一次地震,偏偏到了天啟之時,發生了三次地震。就在三年前,天啟三年之時,南京又震了一次,朱由校看過“天啟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時四刻,忽覺地震失常,令行通查府屬州縣有無損傷等因,查據上元、江寧、句容等縣各稱:地從西北方震起,向東南去,城垣動搖、屋脊樑柱俱各有聲,城垣牆垛倒塌。又據常州、鎮江、揚州等府申稱:地震有聲,自西南來,屋瓦搖落,房窗斜傾,且多倒塌。一連兩次,移晷方定。”(熹宗天啟實錄卷39頁20…21)那次地震,聲如巨雷,兩箇時方止。常、鎮、揚、泰州俱然,搖倒民房無數,壓死多命。
所以一聽南京又震了,朱由校哪裡能不急的,上次的山西地震,常州水災自己是預測對了,但南京的這次,自己從來就沒聽說過,哪裡能夠再行預見。此時一看那光報標題,立刻緊張起來,好在這次是個五級左右的地震,但許多的房屋年老失修,上次地震沒有震倒,也沒有及時的加固,所以這次的震,倒是震倒了一大批,其中五千餘人受傷,死亡人數有三百人左右。(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