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第3/4 頁)
手所需要的資料傳回來,如此豈不更好?”袁可立可是對送來的大炮熱戀許久,這東西不僅是射的遠,而且威力太大了。但對於皇上脫了褲子放屁的問這問那有些不耐煩了。
“袁愛卿所言甚是,倒是朕有些迂腐了。”聽了袁可立的話,朱由校不由的自嘲道。
“皇上天質聰慧,著重的更是大格局,不太注意此等小事亦是正常,吾等老朽庸人拾個漏而已,皇上不必自謙。”袁可立見皇上如此從善如流倒是高興。
“那袁、李還有諸位愛卿再幫朕拾拾漏,如何將這阻擊弩給弄到岸上去?”朱由校笑著說,現在大體的計策已經在他腦中形成了,只是有一些還需要補充一下。
“皇上,那地方僅有小船可以上岸,這阻擊弩如此大的東西,如何能運?”
“是啊,皇上,的確是太大了,小船根本無法盛載。”
一圈的人都紛紛表示不太好辦,好象這個問題與讓大船靠岸一樣的困難。
朱由校也是一籌莫展,如果僅僅讓淨軍上去,靠著燧發槍那點射程,若是遇上對方的八牛弩或者其他的射程遠的投石機之類的東西,只能是被人壓著頭皮打,一點反手的機會都沒有。而敵人一旦再有點什麼依仗,那一仗大敗都有可能。
“皇上,阻擊弩本身就是分工而後組合在一起的,是否可以將其拆開了帶上去?”劉愛塔試著說,他與皇上接觸的不多,但他本身就是與老奴酋這樣的人在一起,相對寬厚的明皇來說,並不是很難相處。
“劉愛卿的話,倒是一個辦法,雖然麻煩一些,但總比沒個遠端武器防身要強得多。很好,傳言劉愛卿聰明異常,甚得老奴酋的喜愛,所言非虛啊。”朱由校一聽,眼睛不由的一亮。拆解了再組合,這正是阻擊弩的特性之一,比起那些一次性的東西來可要方便的多了。
“皇上謬讚讓臣惶恐不安,那時被迫從賊,實屬無奈之舉。”劉愛塔聽了一驚,怎麼皇上還有秋後算帳的愛好嗎?降將說是一點擔心沒有那是不可能的,特別是面對大明如此‘不講信譽’的朝廷,海上三水王汪直,投降之後不就被殺了嗎?(未完待續。。)
第598章登陸灘塗
“劉愛卿無須介懷,朕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是金子總會發光,無論放到哪裡,這不,愛卿回到大明認祖歸宗,一樣給朕出了一個這麼好的主意,乃大明的忠義之仕,朕心甚慰。”朱由校自感高興過頭了,來大明半年多,還是改不了這滿嘴跑火車的毛病,這也算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了,這不傷人心嗎?急忙解釋了一下說。
“微臣謝皇上不記前嫌,定當效死力。”劉愛卿急忙表態說。看來皇上是沒有惡意的。
“但到了岸上之後,組合了阻擊弩,又如何拖運?不能到了谷口再行組裝吧?”孫承宗這時提出了一個問題。因為阻擊弩太重了,以前是在馬車之上,可以隨意的帶著走,但這個時節,連馬都沒裝船,就更談不上馬車了。再則說了馬車那重量也不是小小的柴火船可以盛載了的。
“皇上,可以讓人到了岸上做簡易的雪爬梨。”劉愛塔直接的回答著。
“雪爬犁?”朱由校倒是聽說過,不僅在電視電影上看過,並且在東北旅遊的時候還坐過,聽人家說過這種東西的歷史。因為這種工具很像在地裡耕地用的“犁杖”,可能古人是受了“犁杖‘ 形式的啟發。“爬”;是指這種東西沒有“輪子‘而能在冰雪上滑;遠遠看去像在地上爬;所以稱之為爬犁;既準確又形象。
爬犁是生活在北方冰雪世界中人們的主要運輸工具。北方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冰雪期;而戶外山川溝野之間雪特大;往往 填沒了“道眼”,只有爬犁可以不分道路;只要有冰、有雪;便可在其上行走;靠的是動物的牽引。
“回皇上。在這冰天雪地裡,爬犁是最好用的工具了。製作起來也簡單,用同等粗細的小杆;經火和熱氣燻 烤發軟;然後窩成彎形;穿上橫帶就能製成爬犁。這種架子爬犁既可以用馬拉也可以用人拖;阻擊弩在上面只要幾個人拿繩子一拉,就可以用了,皇上你看,這岸上白茫茫的一片,正是用爬犁的那時候。而且伴仙山下就有如此多的樹木,砍伐下來製作一下即可。”
劉愛塔極力的推薦著,因為是遼東的土著,所以對於爬犁。他當然瞭解的深刻異常。這種東西是平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運用廣泛。剛才他說的簡易的就是用於趕集、運糧或砍柴。還有一種跑長途的過載爬犁;用粗木鑿鉚鑲鑲死。鉚不用釘子,榫對準鉚後用水泡浸。木頭一漲比釘子釘 的還結實。這種爬犁往往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