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第3/4 頁)
鎮鐵血隊成立,必然會讓精英分子全部被皇上一網打盡,他們沒有了家丁,還談什麼戰鬥力。皇上那邊也更不會打自己吸收到了鐵血隊裡。那自己留在薊鎮,等待自己的必然是薊鎮的解散,自己的榮休了。
而京城那邊在又接到了皇上再一次大捷的訊息之後,更是舉國歡騰,所有的地方都在慶祝著這次大捷,戰爭的陰影從百姓的眼裡再也看不到了,相反的一個個都在讚美著皇上的神武。
此次與以往稍有不同,以往打的都是蒙古,在北京百姓眼裡,那是一個沒落的民族,是被大明打到漠北的。即便是有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變,仍然還不是太被百姓們認為是切膚之痛,明皇打他們主地是為了揚大明國威,出一口惡氣。再往後則是想著把河套地區原本屬於大明的地盤給奪回來,再行開發了。但現在對付的卻是建奴,那是大明的要害中的要害,以前對付建奴的那可是遼東的邊兵關寧鐵騎,但邊兵們集體投降了,當了建奴的狗腿子、死漢奸。而沒有了關寧鐵騎,大明的戰力到底如何?這一直是百姓們想問而不敢問的問題。如今皇上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卷——建奴一樣不堪一擊!
和袁可立的左屯大捷以及打下蓋州有所不同,那樣的戰鬥好象是屬於襲擊型的,並不是堂堂正正會戰。規模也小了不少。但皇上此次的喜峰口會戰,卻是堂而皇之,憑著其高深莫測的智慧,勘破了建奴皇上的陰謀。並因此而把八萬建奴的附庸軍來了一個全殲。這種行為足可以讓大家對皇上無視遼東邊兵,撤銷遼餉的決策感到深深欽佩。
而朝廷方面,當然也一個個的喜不自禁,都是大明人,沒有幾個想著國破山河在,當個亡國奴的。那些從遼餉裡面拿了錢的大臣們,一個個的在如此戰績前面也不由的羞愧難當。一年拿出二千萬兩銀子,去養活遼東的軍隊,最後不僅沒有殺光建奴,更讓建奴一天天的壯大起來,最終把大明拖進了萬丈深淵,可笑的是,那些遼東軍,竟然成了建奴的奴才,自己這些人再厚顏無恥的從裡面貪墨。天天喊著遼兵強大,如今在皇上的面前,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被皇上如此輕易的就整個俘虜了八萬蒙古軍,更是殺了建奴五千餘人。是皇上戰力太強了,而建奴太弱了?還是本來建奴就不是多麼強,只是做為領導戰爭的文官、武將,根本沒有把殺敵放在心上,根本就是為了這場戰爭持續下去,自己好接著發財。想想看,自己還真是大明的罪人啊!
訊息當然也隨著光報,一直走到了陝西,那裡盧象升和奏良玉正在對亂民,不斷的圍追堵截,如今的亂民,因為先與漢奸八大晉商勾結在了一起,最後又和蒙古人有牽連,他們的性質變得更加的惡劣,想想看,誰願意和漢奸有什麼瓜葛,他們太不得人心。成了大明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明軍軍紀的改良,又增加了百姓的好感,此消彼長之下,高迎祥的日子那可是更不好過了,因為到處都有百姓,到處都是眼睛,到處也都成了明軍的情報來源。
接到了皇上打的如此大仗,盧象升、秦良玉是深深的驚喜交集,皇上身邊親軍的戰鬥力已經是越來越強了,他們可是要加快步履了。否則自己就妄費皇上那‘伯樂之眼’了。
跟著盧象升‘學習’的二品大員袁崇煥,聽到了皇上大捷的訊息之後,只有深深的愧疚,這段時間的學習,都是在野戰之中進行的,他一個文人,吃了許多的苦楚。更瞭解了戰鬥到底是如何進行的。而不是象趙奢一樣來個紙上談兵,而是真刀真槍的上戰場,要去追、要去堵、、、、、、更不象什麼搞些親兵家將,不怕死的衝鋒在前,鼓勵戰士們的氣勢,憑著盧象升的武勇,也聽皇上的話,只是坐陣指揮、排程。自己需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想想看自己在遼東的時候,哪裡搞過訓練。而在這裡,只要輕閒下來,親軍們就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技能,無論是生存的還是殺敵的。
如今皇上的大捷,再一次給他上了生動的一課,為什麼皇上能勝利,而遼東將領不行?單純的依靠著武器嗎?不,還有指揮,更有兵士們不斷的訓練,而後有了那強悍的殺敵技能。
北京的救災慈善協會,接到了皇上的聖旨之後,馬上開始轉動起來,為‘遷西’地區的災民們購物,並組織人員向遵化方向進軍,他們如今是大明真正的慈祥之人、善良之人。錢多的更讓許多的人都眼紅不已,大明的幾次大災,他們都是衝鋒在前。劉志選這個主持者,幹這個乾的可比順天府強多了,掏錢的事誰不想做?誰不會做?皇上當然對這個金庫是相當的重視,內廠、錦衣衛對其盯的那可是相當的緊,監督制度也開始完善起來,正如皇上所說的,制度緊了,不是對官員的迫害,而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