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1/4 頁)
“孫老師,廢除了軍戶,可以採取募兵的方式來招募新兵,相信以朕的聲譽,應者雲從不敢說,但來捧場的肯定是不少的。”
孫承宗的擔心是這樣的,你朱由校神武,訓練個兵也厲害,你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但你死之後呢?誰能保證你的兒子、孫子也能按著你的制度來執行,萬一再恢復軍戶制度,那這樣當兵的後代,豈不是被你害苦了?所以誰會冒這個險呢?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在明朝可是屢見不鮮。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說:
“皇上,太祖定的規矩既然皇上能改,幾百年之後,誰又能保證,沒有人會恢復了太祖的規矩呢?”(未完待續。。)
第450章邊兵求帝
一聽這個問題,朱由校是一陣的頭大,孫承宗說的含蓄,還來個幾百年之後,其實再高了也就是和神宗萬曆一樣,來個五十年,朱由校也就死定了。但那後面的皇帝,誰還能保證就不再‘復辟’了?才剛剛講的毀佛、建佛的北魏兩代皇上,不就是明證嗎?到時候誰來約束?這個問題是老百姓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這個險可不敢冒,這是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事情,大明律相當的苛刻,就算是軍戶無丁壯去當兵,也不行,得去僉(全部)幼兒當‘幼丁’長大了再當成丁。真是一入軍戶深似海啊!根本就躲不過去了,這種迴圈傻子才願意當兵呢。
而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百姓們誰敢冒險去賭老朱家的人一個個都象朱由校自己一樣的英明神武,對待軍人能給最好的待遇?
朱由校被打敗了,近三百年實際的苦難,並非是一時半會能改過來的,雖然說到了這個時節,軍戶制度有了相當的鬆動,但集中的衛、鎮這些地方卻是沒有多少改變,比如這大同鎮。這種觀念不是朱由校一句話一個聖旨能搞定的,所以只能放棄了,另行選擇。
九月二十三日,卯時,校場之上,遠處還能不斷的聽著不斷的爆豆子聲音,一聲聲的傳了過來。大家都知道那是淨軍們在不停的訓練,因為火槍雖然在不斷的增多,但還是有許多的人輪不到白天使用,就利用夜裡的時間在練。
昨天的入選者一個不落的拿著號牌。到了自己歸屬的淨軍百戶之前,報好了名。
而同時不被入選的人也圍在了校場的四周,直到最後發現一個多餘的名額都沒有了,一個個從希望變到了失望最後是絕望。入選的規則是公平的,就單純的跑步,有不公平作弊的也都一個個的被抓了起來,這讓他們無話可說。以前沒有親軍,他們還能就這樣活著,但現在有了親軍、更有了眼前的大同精忠隊。他們又如何再面對以後的日子呢?
如此就這樣久久的不肯離去,已經沒有嘲笑了。就算是有笑聲。也已經是苦笑、急笑。他們的確不想離去,總覺得自己這段時間也付出了努力,但就這樣看著別人一步登天,而自己一生一世。還有自己的子子孫孫。就因為這樣的一次跑步。還要和自己的祖輩父輩一樣,在守著這裡接著一輩不如一輩的活著。
“咱們求皇上去吧,連榆林那邊燒了都能給那麼多的銀子。戰死的戰士也給了那麼多的撫卹,我們也算沒有功勞有苦勞的吧,總不能再這樣活下去吧。。”
就在這時,一個兵如此的說,本來說的時候只是一句普通的牢騷話,但這句的感染力太大了,一下子就引起了周圍人的共鳴,大家開始議論紛紛。
他們沒有膽量來個什麼兵諫、嘯營、鬧餉甚至是聚眾造反之類的,連遼東的鐵寧鐵騎如此拿著軍堡來威脅,皇上都一點不理會,別說他們了。再說了,就憑著他們這三四萬人,連眼前入圍的二萬六千人都不一定能幹的過,更不夠淨軍收拾的。他們想的很簡單,就是想去求求皇上老爺子,幫幫他們。
一群人呼呼拉拉的你一言我一語,就這樣,慢慢的達成了共識,去代王府前靜跪。
這邊入選的人在那邊已經在接受淨軍的安排了,按照淨軍從頭所學的,千戶、百戶們帶著自已的兵,開始一項項的安排課程,安排食宿等,忙忙碌碌的,也真沒有人注意這群看熱鬧的。
近辰時的時候,所有的邊兵們已經聚集著路過了北城門,這個時候張樸等也得到了訊息,急忙的帶著兵將們趕了過來,堵住了去往代王府的道路。
“爾等想做什麼!造反嗎?!”張樸堵在了當街大聲的喝斥著。
一看宣大總督這種比大同總兵還要大的官出現了,眾兵士一個個的都停住了腳步,目光茫然的看著張樸。
而張樸也是嚇壞了,手下的兵丁這是要幹什麼?雖然自己也知道他們沒有膽子敢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