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君子狀,等滿清一入關,一個比一個投降的快。還有一個記不清名字的大官,好象他媳婦是個高階jì女,連女人都要為明朝死而明志,他卻藉口嫌水冷不跳,拉住她媳婦,然後從容的投入了大清的的懷抱。這些人目前是中國上流社會的代表,朱由校雖然因崇尚中國的古文化,認為那是中國文明的一體體現,所以對他們其實沒什麼惡感,但也不可能重用他們來救自己和這個國家。一個國家政權的淪陷絕非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的單獨責任,特別是明末這種紛爭四起的年代。
看看人家南宋計程車大夫階層,一樣是異族蒙古打來,大宋危機四伏淪滅在即,但先有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萬古留名;而後有崖山之戰無中國,那姓陸的記不清名字的人物,抱著小皇帝跳海以死明志,誓死不做亡國奴。跟著就是十萬人跳海殉節,願隨大宋一起滅亡。此情此景,何其悲壯!這才是真正的文人士大夫的風骨!想想那悲壯的鏡頭,不由的讓人見者傷心聞者落淚,再瞧瞧明末的這幫孫子,一個個整天表現的倒是激揚慷慨、催人尿下,但就是不幹點人事,搞得自己腰包鼓鼓的,朝廷窮的尿血,大清一來那是排隊投誠。當然還有一些文人也表現出了風骨,誓死不做清朝的官的、餓死明志的、拿起刀槍領導革命的等等都有。更加襯托出東林黨他們的表現太強差人意了。
其實這也是朱由校的便宜祖宗朱元璋造成的,看看人家大宋老趙家怎麼對待大臣的,無論是南宋北宋,殺過幾個大臣?別的不說,就是蘇東坡那樣的人,不也只是象坐個過山車似的,上上下下好幾輪,把皇dì dū氣成那樣了,也沒殺頭抄家,只是被貶、重新回朝廷、再被貶、再回來、再被貶、再回來的折騰。再看看老朱家,弄的文人們都嚇得不敢來當官,那也不行!不來為朱家所用照樣殺你。當官呢?一不小心都被殺,最後誰能早上上朝到中午從朝庭回家,那就要彈冠相慶,慶幸自己活著回來了,這樣活在擔驚受怕的環境裡哪裡還談什麼魏晉士大夫之風流。
然後又是錦衣衛,又是東廠,動不動就是誅九族,更有變態一點的誅幾族還不解恨,搞了一個誅十族。唉,大明的文人在那個時代能活著真是一種幸運。這種陰影之下又能培養幾個大臣的忠心?
而再看看宋朝和明朝兩朝的公務員的待遇,算了,這個誰都明白,不說也罷。總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朱家對人家不好,人家不給你盡忠也是正常的。
曾經有評論稱明朝是最有骨氣的朝代,“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口號是叫的山響,但這句話在朱由校看來只是個笑話而已,一個朝代是不是有骨氣,不是僅僅看皇帝,還要看群臣,還要看兵將的表現等等。即便是看皇帝的表現也是不盡人意,那景泰皇帝英宗因土木堡之戰被人抓了去了,還不是帶著瓦剌去宣鎮,讓明朝的守軍放棄抵抗,開門迎敵?最後人家關了好長時間後,竟然和那些瓦剌人結成了好朋友,得到了他們的同情,又腆著臉回大明做太上皇,然後又陰險的重奪皇位,他怎麼不喊兩聲“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且所有朝代以來,大明叛國的高階文官和武將絕對是最多的,而南宋則以文天祥為首的官員們為大宋死忠的比比皆是。看到這個對比,誰還好意思談什麼最有骨氣,只能說喊口號最響。
一樣的文人階級,為什麼差距這麼大?不能把責任單純的放在誰的身上,明朝的滅亡絕對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的責任,無論是皇上、王爺們、李自成、文官jīng英、武將邊兵等等,誰都不能怪誰,哪一個能把自己弄乾淨?
唉,別的先別想了,先保住命再說吧。看著這身前身後伺候的太監宮女,那是不能指望的了,得趕快的換掉才是。自己的周圍必須是自己人,要絕對的忠誠,雖然有一些歷史知識,但真的不多,可以說根本不管用。皇宮就是一個篩子,而且還是個破的,根本沒有任何的秘密可言,各方面的勢力都往這裡滲沙子,怎麼能不破。必須得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嚴格的保護自己,雖然不知道誰是幕後的黑手,但有防備總比這樣等死的好。
第四章災難現場
“皇上,順天府府丞劉志選求見”魏忠賢過來報告說。
“讓他來吧,”估計是來回報爆炸的事吧,這麼大的事也不知道明朝有沒有應急措施,順天府府丞應該算是北京市市長、兼高階人民法院院長的職務吧,當然還有公安、城管之類職權的,這次事件應該是他管的。坐在車裡的朱由校並沒有讓隊伍停下,因為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回報的話絕對可以邊走邊說。
“微臣叩見皇上,皇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