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點,沒條件搞是真的。
第123章求極之始
所以他選擇了風能和畜力,相結合來配合水泥船的航行。相信可行性是肯定有的,但就是速度不一定能跟得上。
“謝皇上教誨,請問其它呢?”
“先不談其它,浮力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研究透,還是繼續談談吧!”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這樣好的好為人師的機會,朱由校怎能錯過呢?要讓徐光啟他們知道,凡事不是表面現象那麼簡單,要想磁卡往深了去想。
“這些還不夠?”徐光啟一聽,這皇上還逮著個理說起來沒完了,但也只能接著聽了。
“當然不夠,下面談船在水中的浮力問題。既然水有浮力可以讓船沉下去,那麼,如何才能讓船沉在水裡?又如何能升到水面,這個問題如果研究透了,可以讓船隨時在水中,又可以隨時浮上來,這條如果用在了軍事上,如此的神出鬼沒,何等敵人可是對手?”朱由校當然在說潛水艇了。
“船沉入水底?那船工豈不都要死了?”徐光啟真的感覺此時面對的不是正常人了。但如果一旦成功,那海上打個埋伏搞個空襲之類的,還真有可能,耐心的聽著。
“死?為什麼會死?只要船舶採用封閉式處理,水進不去船艙,船工不會有分毫損傷。”
“那船如何在水中行駛?”
“徐愛卿孫愛卿,就算船不能行駛,打個埋伏這招奇兵也不錯吧?”
“皇上所言極是。”
“行駛的問題當然也簡單,只不過不是再用船帆而已,朕想到的還是在船上製造螺旋槳,推進船舶的行駛,利用風能、畜力的蓄備,再轉化成動能。當然說這些愛卿有可能有點不理解,回頭去衛生紙作坊看看,利用水力衝擊的力量帶動機器的轉動,那時會更加的明白。”
“請問皇上如何讓船舶在水中沉浮呢?”徐光啟算是明白朱由校並非毫無目的的在玩了,態度端正的問。
“朕想,船浮在水上,是因為浮力的原因,而浮力是可以計算出來了,大小等同與其所排開水的重量。有了這一結論,沉浮問題就好辦了,只須在封閉式的船艙上造一出入水口,想船沉時,開啟水口,放水進來,船艙進水後,自然下沉。反之將水排出去,船舶自己上浮。”
“那如何在水中將水排出呢?”
“壓縮空氣或機械排水即可,這一點和朕造壓水井的原理有相通之處,只須想法壓縮船艙的空間就可以把水排出。”
“皇上聖明啊!”
“聖明不聖明的談不上,但多想想總沒有壞處,雖然浮力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朕卻只能想到這麼多了。”朱由校看著徐光啟終於了軟了,才更加的高興。
“如果節寰公聽到皇上這番關於船的妙解,那肯定會激動不已三日不知肉味了。”徐光啟不由的又嘆了一聲。
“節寰公是誰?”朱由校聽了這個名字好象在朱木匠的記憶裡有,但卻找不到。
“回皇上,是袁可立,現任兵部右侍郎,他指揮船隊打仗可是相當的厲害。”徐光啟一直對這位老友的遭遇相當的同情,如此功績竟然一步步的從禮部尚書走到了如今的兵部左侍郎的位置。
“原來是袁可立,”朱由校暗叫一聲糊塗,放著這樣一位猛人不用,還找什麼朱欽相、楊國棟來談什麼造船。袁可立的事績功勞那可是相當值得推崇的。從天啟二年後,巡撫登萊等處地方、備兵防海、贊理徵東軍務,打白蓮教、策反劉愛塔、夜襲金州、收復旅順等功勞,是實實在在的軍功,但很可惜,是個不太會做官的官員,既不容於東林黨,又整天招惹魏忠賢,官越做越小。曾經削職為民趕回家二十六年之久,還沒有學會做官的‘方式方法’從一個尚書到巡撫再到再在的兵部右侍郎。想到這裡立刻對魏忠賢說:“大伴,明天散朝後請袁可立來見朕。”
“奴才尊旨。”魏忠賢在聽到徐光啟提到袁可立時,就有點不太正常,本來袁可立雖然不是東林黨人,但和東林黨首高攀龍的關係卻相當的密切,雖然一些東林黨也在排擠袁可立,他也相當的煩這個‘恃功自傲’的老頭。但見誰不見誰的倒不是他能做主的,好在,他對袁可立也就是派人‘環伺公門,思坐以不法’,但也沒有抓到這個老頭的什麼證據而已。
魏忠賢出去安排人傳旨了,徐光啟內心為老朋友而高興,一生除了被排擠就沒別的事了,老了老了如果能得明主重用那就太為他高興了,袁可立可是比他還倔強的人,曾經‘抗旨斬弄臣,萬民呼青天’,相當的不招萬曆待見。
“那老臣請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