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2/4 頁)
才開業半個月,怎麼就納儲如此之多?一天二百萬的往宮裡拉,這也太誇張了吧。
“回皇上,雖然收的是多了點,但都在帳面上的,基本都放貸了。”王忠明急的是滿頭大汗,也在天熱,更是揮汗如雨。
“回皇上,前段時間銀行的營業額相當的高,平均每日都是三四百萬的存錢,還有差不多數額的貸款,都是左手進右手出,每日倒沒有多少的進帳。”劉jīng宗也跟著說。“可從昨天起就營業額就變了,貸款還是一樣,但存款的數量都忽然就小了。而今天大額存款的都拿著存單排隊取錢。”
朱由校一聽,就知道,今天的銀行遭到了銀行擠兌,而且是有人在後面推波助瀾。急忙問:“帳帶來了嗎?”
“回皇上,奴才帶著呢。”說著王忠明把賬遞了過來。帳面是用朱由校義的記帳法記的,阿拉伯數字也讓朱由校看的明明白白。可不是嗎,每天的收、支數額都相當的大,最後一日的歸總是有三千五百萬左右的存款,而貸款達到了三千萬。這說明有人拿錢在銀行裡不斷的繞圈圈,還不一定是繞一圈,可能是多圈。
陰謀啊!朱由校接著問:“貸款時的貸款人、財產擔保、擔保人都仔細審查了嗎?”這是個關鍵的問題,如果被別人騙貸,那哭都找不到地了。
“回皇上,所有的貸款都是按照規定操作的,無論是貸款人的資格還是財產擔保或擔保人,以及貸款目的都經過嚴格的審查、登記,如此大的數量,就是借奴才十個膽,也不敢有任何的疏忽大意,”劉jīng宗回答著,如此大的數額,一旦有了絲毫的責任,那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誰會幹這樣的事呢?這得是多大的力量,無論是財力、物力還是人脈,都需要極其龐大的,如此的關係網,想想都讓朱由校不寒而慄。
“把貸款人、保證人的登記拿給朕看。”想憑空想象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知道的核對一下帳目再說了。
拿著登記冊,朱由校仔細的翻著,貸款人倒都是有家有口有固定經濟收入的,保證人也是一樣,其中還不煩官吏。但可疑的是裡面的貸款目的卻都是做生意。
“大伴,查一下朕還有多少銀子,把下邊產業手裡的錢全部收上來。通知田爾耕,按著貸款名冊,查這些貸款人和保證人,凡貸款銀子沒有著落到實處的,給朕查出來,錢到了哪裡?追回來。而落到實處的,則好好待之。”
朱由校的頭也有點暈,肯定有人弄鬼是肯定的了,但如今人都堵在大明銀行,一旦拿不出錢來,銀行的信譽就算完了。京城就那麼點地方,什麼事傳的都象風一樣的快,一旦引起了連鎖反應,官員、商人們發現大明銀行根本沒錢,只是在玩空手套白狼,肯定會在第一時間過來取錢,好在銀行現在是處於剛剛起步,納儲並不多,否則除了破產,根本沒有任何路子可走。
而如果使用暴力,在銀行那邊抓拿存單的人,估計不僅銀行的信譽完蛋了,連自己這個皇上的信譽也沒有了,這招是擺明馬車來的,根本不怕這些。擺明了皇上不敢用非商業手段來賭,否則憑著皇上如今的威信,隨便裁個髒,弄個理由拿人就是。相信只要長點腦子的人都不敢這樣辦。
如果想查,那隻能是從貸款人和保證人這方面查了,還不能大張其鼓的查。弄的滿城皆知,誰還敢來銀行貸款?只能抓住一點,當時去銀行貸款時所述的目的如果虛假,那就好辦了,典型的欺詐,銀行是苦主,告上了錦衣衛。這倒不怕有人說什麼不合程式,因為在銀行裡坐檯蹲守的就是錦衣衛。這樣順藤摸瓜找出元兇就好辦了。
而銀行儲戶這邊就需要大量的銀兩承兌了。這段時間得的錢也不少,加上這次叛亂得的一千萬,也有那麼三千萬左右。據剛才的數字,也大差不差。重要的是現在得找出那個暗中的黑手。
魏忠賢走了,王、劉兩位大明皇家銀行的CEO還跪在地上,想著這一關如何能過。朱由校當然知道錯不在他們,讓他們起來後說:“一會先帶一千萬兩銀子回去,之後慢條斯理的把速度放慢放慢再放慢。等到了下班的時間,就關門,給朕擠出一些時間來,讓朕把幕後的黑手給抓出來。”
“奴才遵旨。”
很快,魏忠賢把所剩下的銀兩數報了過來,宮裡現在還有二千四百多萬兩銀子。這個數字朱由校想的差不多。而京城裡的實體如糕點、烤鴨、藥鋪、金行、衛生紙、醬油等一共送上來十萬兩,畢竟有的剛剛開業、有的雖然賺的多,但時間還是太短了。而讓朱由校吃驚的是,沒有開業的玻璃作坊竟然也送上來十萬兩銀子。一問方知,原來是有人訂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