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頁)
掠去的。這就是蒙古人的兩面性,一方面跟大明談和平,讓大明開放馬市茶市,另一方面又縱容族人來大明劫掠、打穀草,殘害大明百姓。這樣的民族有存在的必要嗎?朱由校早已立誓,把大明的這個毒瘤,要完成的除去!還大明熱愛和平的百姓,一份安寧,讓他們無憂無慮的生活。
第212章淨軍出征
“再請問皇上,何為空間換時間呢?”這個說法還真是新鮮,孫承宗想了又想還是不得其法。
“?”朱由校一愣,這話的概念還真給孫承宗不好解釋,這是蔣委員長為了型別老百姓發明的一種抗日點法,其實質也就是不抵抗或者是有選擇性的抵抗,然後等著自己把飛機、大炮都弄好了再說。但套在這裡那不就變了味了?只能就事論事的給孫承宗胡亂解釋說:“孫老師,蒙古現在有兵臨城下之勢,然我軍並沒有做好準備,不能立刻到位增援,這樣就需要有所犧牲大明的領土、城鎮,甚至是一些財產,而蒙古本身就是為了財產所來,肯定會大搶一番,這樣就會耽誤相當多的時間,而我軍最需要的恰恰就是時間。所以朕說此戰術就是空間換時間。”
朱由校一番話說完,臉先臊的通紅,這TM什麼狗屁戰術,說起來倒是牛轟轟的,但越想越覺得怎麼還是做了逃兵了?
“哦,原來如此,”久經戰事的孫承宗也聽出了朱由校的意思了,聽著挺大氣的詞句,比起堅壁清野戰略來,那可是差的不是一般的遠。“皇上,如若在撤退的途中把糧食、草料銷燬、水井都堵上,豈不更好?”
“不可,孫老師,蒙古只是來搶,並非來毀滅,留給他們,還有搶回來的時候,但若毀了,那可就完全失去了。”朱由校一聽這這個戰術,立刻就不同意了,現在糧食如此的緊張,買還買不回來呢。哪裡捨得燒了。就算是到了蒙古人手上,也一時半會吃不完的。
“皇上,那可是變相資敵啊?!”
“孫老師,有句話叫,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朕的淨軍一到,會讓他們怎麼拿的,怎麼給交出來,還得加上利息!有這份地圖在,就是跑了和尚,也跑不了廟!”
孫承宗算是被朱由校的大膽給鎮住了,看著朱由校拿出的一張部落分佈圖,上面分別標註了大同北邊所有的蒙古部落。這些在朱由校的眼裡分明就是一個個的補給點啊。三千人就敢往草原裡扎,而且還挑一個如此的非常時期,給蒙古拼損失、拼耐性。要知道再小的縣城都有城牆,蒙古人想攻陷,需要費相當大的勁,必須棄馬攻城,這一下就得失去其三層的勇力。而到了草原之上,只要圍住了一個部落,以三千淨軍的力量,結果只能是血洗了。如此換算,蒙古人是肯定不會樂意的。
而遷百姓到別的縣城,在如今的局勢之下,也是困難重重,大同的邊牆都倒了,那小縣城的,又能結實到哪裡?這點也真讓人費腦子,但到大的州府,又著實太遠了,都在四百里地左右,基本上快到京城了,而目前也只能往那裡遷了。
“皇上,但不知除了派三千淨軍前去,是否再派援軍?”
“孫老師,此三千人是打算直接出關的,而朕也將另派一千三千人的將軍,與之一起出發,而這三千人是在內地阻擊、追趕蒙古軍的,而更後面的一千餘淨軍待朕的戰車造好了,朕會帶著親征歸化。”想到只須有百兩戰車,遇到了蒙古軍,那場面還真讓朱由校期待。
“戰車?”這段時間孫承宗忙裡忙外的,光是兵部那一攤子就是不輕的擔子,還真沒有注意,皇上又發明了什麼武器。
“是的,配上了神弩的戰車,以後孫老師看到,相信就不會再想什麼偏廂車了。”朱由校自豪的說,戰車的戰力輸出,那是相當強悍的,只是現在時間太緊了,不可能造出來多少而已。若以裝備個三千人,朱由校敢橫著在草原上走。戰車一出誰與爭鋒?
“皇上,老臣還真的很期待。”
“很快,孫老師就會看到的,既然策略已定。而帶領這三千人遠赴草原的,朕想請何愛卿前去,何愛卿可願意?”朱由校此時對著何可綱說。
“臣赴湯蹈火再所不辭!感謝皇上給臣這個殺敵立功的機會,臣必不負皇上所望,大勝而歸。”何可綱當然的激動,如果帶其他的兵丁,他還不一定如此的激動,但帶淨軍,那是什麼概念?簡直就是給他送功勞的。
“朕的淨軍,是朕目前最為依重的力量,除上次攻陷西華門時,損失了近四百人,別無損失。此次,朕也不希望搞個什麼傷敵三千自損八百的事情出來。如果朕的淨軍是雲,蒙古軍只是泥;如果朕的淨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