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1/4 頁)
並不代表沒有任何的作為。
在老奴的許可之下,范文程寫了這封信。要求八家聯絡暗中扶植的一些綠林好漢,高舉義旗,反抗明廷。從大明內部製造混亂,以利於下一步滿清的入關劫掠。
範永鬥把信給大家看後,大家都沒什麼意見,現在已經和大明朝廷撕破了臉皮,皇上還下旨來草原要把他們押回去,已經沒有任何回頭路可走了。條件雖有些欠妥,但如今正值如此地震的天災,也可以彌補了。
最後商量的結果是,一方面極力的支援在榆林衛那邊的王嘉胤、吳延貴、楊六、不沾泥等綠林之人,促成其以最快的速度在當地發動民變。二是勸說土默特部前往大同叩邊,此時邊牆已毀,正是縱馬搶掠之時,有熟悉中原情況相信八大商帶路,相信他們一定會樂意的。
派人去聯絡榆林衛的綠林人仕不說,但這個進攻大同的計劃,得到了整個土默特部的全體響應,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正好明皇剛剛過來宣旨,極大的汙辱了強大的蒙古族人。正好藉此好好教訓一下狂妄自大的明皇。
於是,整個歸化城動了起來,當然打仗不是直接就去的,還要招集各個部落前來,但時間不會太長,因為整個部族離歸化城都不遠。
京師,皇宮,已經等了一天的朱由校已經等的不耐煩了,這時正巧宋應星派人來稟告,戰車已經成功製出。請問皇上是否前去觀瞻?
那就去吧,反正該做的已經做了,只是等待訊息而已。
到了兵仗局戰車已經在廣場裡停放著了,雨不大,但打在身上,仍然讓已經酷熱的天氣變得涼爽起來。朱由校快步走了過去。
在兵仗局王應科和宋應星的陪同解說下觀看,這是一個四馬的四輪馬車,車寬四尺六、長八尺,高約五尺多,前後共兩個部分,前部為車伕架車的部位,為了便於控馬,座位離地面很高,幾乎到了車廂的上部。為了保護車伕的安全,做了一個小鐵屋,上面掛了一個山地弩,車伕的眼部高度則用鋼網,以開擴視野,車伕雖然不是戰鬥人員,但卻是整個戰車的舵手,如果不保護好他,戰車就變成了戰堡了。
四匹馬的設計繩索也相當的到位,由於車伕的位置高一些,所以很容易透過繩索控制馬匹。而車廂後面也有掛繩索的位置,透過介紹朱由校方知,草原上,騎兵有一人雙馬或者三馬之說,為的就是求速度,這裡也借鑑了一下,必要的時候,不僅可以輪換馬匹,同時,也可以一車八馬全部用上,這樣機動性,應該不輸騎兵了。
車輪、軸承都是全鋼打造的,軸承的位置用了鋼製彈簧,這是朱由校提出減震功能,讓宋應星生搬硬套的給用上了。而且為了防止翻車,底盤也做了加固,重量不輕,輕易不會有翻車的危險。
後部為車廂,進入車廂後,可以看到,面對著車廂,是圍成一圈的座位,前後各兩個,中間相靠著兩邊各四個座位。座位是朱由校專門安排的沙發軟座,坐上去相當的舒服。而對著座位的則是一面神弩,懸掛在車廂之上,掀起神弩,弩的前部正好伸出shè擊口,透過‘瞄準鏡’,正好能看到外面。而這個車廂板就成了大弩匣,板部的出弩口,也是裝弩的位置,經介紹,這一面板能裝弩六百支。
因萬向輪的作用,神弩的視角可以轉動一百六十度左右的角度。下面是則是兩個腳踏,一經上下踩踏,透過傳動系統,作用在連線其上的鋼絲上,可以輕鬆的給弩上弦。
車廂的頂部,有著許多的凹槽,那是放豎盾和山地弩用的。據宋應星介紹,因為有許多時候,戰兵們是需要下戰車作戰的,有時也並不適合用大型的神弩,那樣山地弩的小巧,就能發揮作用了,所以有了這個設計。朱由校聽了是大讚不已,直誇宋應星心思細膩。
觀後朱由校大感滿意,只是對空間的利用提出了一些觀點,如座位下邊弄個跑道,可以讓人可以調節座位離車廂的距離,以便舒服的shè擊;座位的底部可以做成箱子,以便放一些食品和飲水等東西;還有安全帶也給配備上,特別是車伕那們,位置這麼高,太危險了。
接著又問宋應星巨弩戰車研製的情況,宋應星的回答相當乾脆,在這部車的基礎上,撤掉車廂,基本上就可以了。不過一部戰車只能放一部巨弩,而且上弦可以用馬力或者人力絞動絞盤發shè。
其實朱由校對這個巨弩是相當的期待,千米的shè距,再配合上瞄準鏡,在這個時候絕對是逆天級別的存在。帶上他,哪裡還用顧及蒙古族的回回炮,朱由校專門的查了查,回回炮這種投石機的shè程也就是四百米左右。如果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