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2/4 頁)
關鍵中的關鍵。把他的家丁一一詢問,終於知道了這個叫做範文斗的人就是拿信來找左良玉,至於何種原因,就均不明白了。而見亂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則是左良玉吩咐的,說是要找尋良機再戰。
範鬥永是皇上一直提及之人,他是大漢奸,而一個大漢奸給軍中大將送禮,其中必有所求,而再聯絡左良玉對亂賊的不剿不報,那就不言自明瞭。再把左良玉提來問,結果還是那樣,一問三不知,矢口否認。
遇到這種情況,盧象升當然再上寫了一次奏摺向皇上告知。想想到了如今,還寸功未立,卻先自己人先幹了起來,也是覺得不太值得。好在現在有了左良玉的內奸證據,又得了敵人的蹤跡,
而此信到岱海之時,已經是八月六日了,朱由校現在是一身大輕,看著已經有了六七成命中率的戰車部隊,以及縮減到二萬人的快速反應隊,如今已經共有八千錦衣衛到了岱海,加上淨軍、天仇,朱由校的手頭已經有了四萬部隊,而且近程、近戰、機動性都已經加強了許多。
現在已經是再對北方對手之際了,但今天一大早,朱由校卻接到了幾份奏摺,處理事情。第一封就是魏忠賢的,把劉興祚的事情按著皇上的吩咐,弄得整個京城沸沸揚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百姓們聽說後,都在傳誦著蓋州大捷和忠義伯。
劉興祚的誇官遊街,更是受到了百姓的追捧。幾萬人跟隨著他,一起到了前門,在那裡代君罵漢奸李永芳。罵的內容當然是找人提前寫好了的,百姓們聽的是大讚其口,廣為傳揚。更加明確了什麼是漢奸、什麼是忠義之輩。
如今劉興祚在北京表演完畢,已經回到了袁可立身邊,準備好去朝鮮。
而且無論是從北方俘獲的蒙古奴,還是從東北俘獲的建州女真奴,在京城都受到了熱捧,價格相當的高。滿城的百姓都在津津樂道談論此事。
從朱由校讓每個官員寫效忠書時,就是為了讓大明的官員有一顆忠義之心,讓他們首先在‘言’上面,不斷的重複著自己是大明的一員,要誓死忠於大明。到了如今的忠義伯,國土地淪喪,成為亡國奴後,仍然不忘自己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一心想著自拔以報大明,這種忠義,是值得大講特講,廣為宣傳的。
前門之上一個反正的為人稱頌的忠義之仕,指罵一個現形的漢奸、走狗,這是何等的快意,如此景象,朱由校恨不能親臨。
而這些俘虜或者是被搶來的女真百姓,也讓大明的百姓有了一種自豪感。這是朱由校樂意看到的,一個民族傲立東方,有文明、有經濟、有文化、有歷史等等其它國家渴望而不可及的東西,當然應該驕傲,面對著野蠻人,抬起自己驕傲的頭顱。而不是被野蠻人去野蠻化了,甘為奴才。
第二封信就是盧象升的兵匪事宜了,看到有縱兵搶掠百姓的兵,還是那左良玉這樣的將看帶領的,朱由校就不由的拍案動怒。不能保國安民不說,還要如此的以強凌弱,欺壓百姓,天理何在?!
待看到盧象升與之比武,朱由校還真是期待,從孫承宗的奏摺裡得知了盧象升兵部演武之事,人家肯定是能打,首先力氣在那裡擺著呢。他就知道左良玉要悲劇了。果不其然,二招敗北。到了最後,左良玉竟然知道了是皇上口喻,以及親軍,竟然還敢攻打,這還真是反了。如此將領,要他做甚至?
傳旨,革去左良玉的官職,抄沒所有家產永不敘用,所有參與搶掠者,罰修路十年。
對於這樣的兵匪沒有什麼好說的,特別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有什麼樣的將帶什麼樣的兵。以後這些編制通通的要取消乾淨,打仗一個個比誰跑的都快,逃的都乾淨,搶百姓東西的時候,一個個可是顯出了本事,如此的廢物養來何用?
第三封信是遼東祖大壽的,信很長很長,所以山海關負責光報的驛站根本沒辦法一天傳完,而每個站點的翻譯也是個大事。這樣浪費的時間恐怕比跑著送還長,所以只能是送實體的信了。
大體的意思就是代表遼東將士負荊請罪,願意把五百萬兩白銀吐出來。然後表達了只要能保留性命,願意卸甲歸田,回到大明中原,做一商人或者農夫均可,總之是皇上只要信任,怎麼吩咐做都可以。但如今建奴進攻在際,憑著如此戰略準備尚不足以守好幾關,如何守,還請皇上拿個章程。
看了長長的奏摺,朱由校沒想到,遼東那邊竟然妥協了。五百萬兩白銀說拿出來就拿出來,不過很明顯也只是一部分而已。這十幾年下來,遼餉可是年年的收著,他們撈的可不止這個數,按每年一層算,也有二千萬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